近年来有一个流利很广泛的词,叫“社恐”。在知乎上一项关于“大学生社恐”的调查中,近80%大学生觉得自己轻微社恐,6.9%的人认为自己严重社恐。
从医学角度,社恐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思维、性格等多种因素有关。
然而,个体在儿童时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与其性格养成和社交能力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所以如果想让孩子长大以后成为一个落落大方,遇事不怯场,能恰当地与他人相处的人,我们必须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注重他们的社交能力培养。
那么如何才能让让孩子敢社交会社交呢? 这本《敢主动社交的孩子》给了我们答案。这本书通过150个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家庭或户外小游戏,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轻松养成能融入集体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10大社交技巧。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本工具书,倒不如说这是一本成为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游戏书!
这本书作者凯莉·K.鲍瑞斯,是教育学硕士,曾获美国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NCC)。 她致力于小学阶段的儿童心理教育,提供各类帮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关注儿童心理健康的课程。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理解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指人们与他人相处、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以及形成和维持各类关系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这些关系指的是人们与家庭成员、朋友、团队或俱乐部成员、同学、老师、社会,甚至是未来的同事所构建的关系。
这样看来,社交能力并不仅是指敢于和别人沟通,而是一种维护与他人关系的综合性能力。它包括了沟通、合作、共情、自我控制、情绪调节、解决问题、积极倾听、责任、参与、情绪调节、尊重这十大能力。因此拥有社交能力几乎就等于拥有高情商了,而这些能力完全是可以在孩子1-8岁期间去加以训练的。
其次,我们要了解孩子是如何发展社交技能的。
通常,孩子完成一次有效的社交需要三个过程 :观察-思考-行动。如果不是按照这个过程,或是省略了其中的某个步骤,可能不一定能达到预想的社交效果。
第一是观察,孩子通过观察成人的言行举止,来判断和学习做某一件事情的规则,或是观察环境中其它孩子的行为,分析如何才能加入他们。
第二是思考,孩子会将观察到的信息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和解读,随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解读信息的能力逐渐加强,也就是越来越会“察颜观色”,这是社交之中一项基础的能力。
第三是行动,孩子经过的缜密的思考过后,会通过符合情境的方式去采取行动,完成这次社交。
懂得了正确的社交流程,家长可以在平时多引导孩子用这样的方式思考,这对于培养孩子观察能力,深入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家长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答案就是游戏!
因为这些能力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和讲解就可以掌握的,他们必须在亲身实践中才可以习得。因此这本书针对这10种社交技能,提供了超过150个日常互动的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的同时提升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共情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
书中的每一个游戏都有非常详细的步骤指导,特别是游戏之后的“反思与展望”,可以加深父母们对于游戏目的的理解,对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尽管每一个游戏,作者都给出一个适合的年龄范围,但是这个范围并不是绝对的,也有很多游戏是需要多人参与的,这会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收获更多能力,比如团队协作,礼让他人,互助友爱等。
结语
孩子的社交技能决定着他未来的人际关系,甚至会影响他的人生,所以真的非常重要。作为家长我们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也要着力去培养他们人际社交能力和情商,以助力他未来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