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这个东西真是奇妙,昨天还刚刚开始共读,今天14天的共读就接近尾声了。《童书里的教育学》有一千多人在参与共读,队伍阵容可谓浩大,每天有八、九百人参与打卡,我们助教老师们的工作量真是太大了,但他们从头到尾都没有抱怨、没有牢骚,每天认真地点评,每一篇文字在他们眼前流淌,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收获了成长的回报。我在六班三班组,六班就有一百多人,三组的梁宝平、张丽亚老师每天尽职尽责地点评,点评语中肯、有针对性,让人读了倍感温馨。梁老师更是把工作做到了精细化,每天在群里督促没有打卡的老师们尽快完成打卡任务。可见他的敬业精神。承担即成长,自主地承担就是一种主动学习,是一种向内求的生长方式。在这里,衷心感谢两位助教老师的辛勤工作,让我们在外驱力的作用下,能主动去阅读,去输出,去提升自己。
《童书里的教育学》展现的是一种教育方法,更多的是从故事里来体会教育的魅力。曾经的孩子,如今的大人,总是没有耐心观察了解孩子的特质,总是抱怨他们的“不听话”。大人没有耐心倾听孩子的需求,坚持要“延迟满足”。大人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不理不睬,说是“冷处理”。大人把夸赞孩子当作“赏识教育”。大人以为打骂惩治孩子是必要的“挫折教育”。......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缺点和不足都是正常的,大人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来要求孩子做自己达不到的事情。面对不同智力的孩子,大人要做的是耐心等待,静待花开。植物生长也跟人一样,有的生命力很强,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倔强生长,有的比较脆弱,不管怎样管理,都长不大。孩子的成长也是这样,有些孩子天生发育晚,别人一说就懂的事情,他可能要好长时间才能领悟,这时我们就要有耐心,要有忍耐力,也称耐心,是一种品质,一种美德,一种能力。试想,有多少家长和老师在教孩子知识时,一遍不会,再教一遍还是不会,这时,大部分人的耐心就到了极限,接下来就对孩子一顿斥责,一顿数落,可孩子就是不懂啊,他有什么办法呢?老师大发一通脾气,可能会葬送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努力也会付之东流。
这本书里体现出来的一种教育共识就是,当大人与孩子关系不好时,应由大人而不是孩子来承担全部责任。因为在大人与孩子的关系中,大人具有定义权。我希望大人不要一味强调“这孩子不听大人的话”“这孩子不爱学习”,不要总是纠缠于“我该拿他怎么办”。大人要接受孩子的各种特点,不要把所有不称大人心意的地方都归为孩子的缺点和过错。大人要时刻反省自己的自私和贪婪,分清楚什么是“我想”,“我要”,什么是孩子的特点与需求。只有大人意识到与孩子合作是在帮助孩子,同时也是在帮助大人自己,大人才能重新理解自己与孩子的关系。这是教育中最艰难的事情,也是大人必须努力做好的功课。
孩子犯了错误,孩子没有把事情做好,大人首先要换位思考,不能一刀切,要经过细致的调查,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脆弱的心。大人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孩子共同合作,帮助孩子一起来解决问题,责怪、数落,只会把孩子推向事物的相反面。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孩子,这是一种特殊力量的奉献,即精神力量的奉献。我们用美好的爱,用对人的尊敬和美好的、深信精神来塑造人。健美的孩子是成长在这样的家庭中,在那里母亲和父亲真正相亲相爱,同时并热爱和尊敬别人。父母如果都不能相亲相爱,整天吵架、闹矛盾,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孩子需要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他们需要父母的呵护和关爱,这种爱,将变成孩子精神世界的珍品。
教育是什么?作为带领者的大人当然有预期的目标,但在朝着目标行进的过程中,实际状况和结果往往会与预期的有出入。有的孩子在大人的带领下收获满满,有的孩子从头到尾跌跌撞撞,一无所获,甚至饱受煎熬。大人要对孩子成长路上的不确定持开放心态,我们要相信孩子身上有无限潜能,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一定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小花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