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对家人和孩子有一些要求和期待?
为什么有时我们会把自己看作一个受害者?
为什么我们会感到自己压抑没人理解?
真的是家人和外界都不理解我们,在针对我们吗?
不是的。
是因为我们从来没与自己的内心小孩和解。
与自己的内心小孩和解,活出本来的自己。
1. 受害者怎么来的
我们每个人内心有无数的心理印痕,这些心理印痕像一个个故事片段构成了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情绪感受体验。当心里印痕无法释怀转化成成长能量的时候,它就变成了我们每个人的受伤记忆深深储存在潜意识当中,我们无形当中就会把自己当成受害者,并且会以受害者的身份向他人要求和索取来补偿那段曾经的缺失。
例如:一个孩子从小很少得到父母肯定认可,如果他把这种无法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认可压抑在心底不能理解和释怀,这个孩子潜意识当中就会种下低自我价值低自尊的种子,他就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证明自己,而不会去做真实的自己,并且安全感极低,非常担心害怕他人的离开。那么他成人后,在两性关系中就会有较强的控制欲,在亲子关系中也会变成控制主导的严厉父母。而他的内心却是极度痛苦和挣扎的,因为他感觉自己这个曾经的受害者应该得到补偿,你们应该用我的方式来爱我,因为我是受害者。当对方因为他的控制而离开他的时候,他就会用对方离开这个结果印证自己不值得被爱,强化了低自我价值感。如果他一直不与自己内心的小孩和解,他就会陷入这样的无限死循环。
2. 心里印痕是我们成长的力量
心理印痕可能给我们带来痛苦的情绪情感体验,也让我们从中学会了成长的力量。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看待过去的态度。心理印痕可以演变成一个创伤性事件,也可以演变成一次成长经历。当那个很少得到父母认可肯定的孩子看到父母有与自己相似成长经历的时候,他会更加理解明白父母对自己的态度是他们可以当时做到最好的了。他会想到我本身就是一个自信、开心的孩子。我有我自己独一无二的能力和最适合我自己的做事方式。现在的我就是最好的,我做事不是为了求得任何人的肯定和认可,我就是做我自己而已。他会活出自己真实的一面。
3. 与自己内心小孩和解
重新看到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是与内心小孩和解的前提。心里印痕的痛是我们无法提及也很难想起的。它已被我们深深的压抑到潜意识当中。可是,我们的做事方式以及对家人朋友他人的情感情绪背后都会隐藏这蛛丝马迹,当他人感受到不舒服甚至产生情绪的时候就是我们觉察的开始。因为我们对待他人的方式都是潜意识的呈现,这个潜意识就来自我们个人成长经历中的印痕。觉察它,找到它。
抱一抱接受那个曾经受伤受委屈的自己是和解的关键。我们的那个内心小孩可能满心欢喜,可能伤痕累累。不管怎样,当我们看到那个内心小孩的时候,给他一个微笑,抱抱他,对他说:“辛苦你了,让你经历了承受了这么多。我爱你。我想给你个拥抱”,那个时候我们心里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感动之后就会特别的舒服。
和内心的小孩一起走向未来是和解的目的。当我们和内心的小孩可以达成一致的时候,我们就要和他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未来,我们可以有更好的方式和更好的选择去珍惜去对待我们身边的所有人。
慧通的评论:
与自己的内心小孩和解,这个主题非常好。
关系处理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关键。
而在所有关系中,处理与自己的关系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当我们亲子、婚姻、家庭、工作和事业面临困难的时候,绝大部分人都是在抱怨他人或环境,很少有人是从自身去反思和改进的,实际上每个人自身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当前每个人生活中面对的困难和痛苦都是自己吸引来的,都是自己的内心状态在外部世界的反应。而抱怨、痛苦和焦虑只会加聚这种困境,而不是改变。
心境决定处境,只有接受现状,改变自己,成长自己,才是改变现状的最快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改变自己,成长自己,就是要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做回自己。与自己心中的内在小孩和解,与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以接纳和开阔的心境看自己看这个世界,活在当下,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认同,也就面临的困境和解!
象群主每天早上的问候,嘴角上扬,面带微笑,这就已经在幸福的状态中了,持续保持这种高能量的状态,并感染和传导给身边的人,外界的处境就会慢慢发生变化,生活也会变得顺利而幸福。
就象张德芬书中的一句名言:“亲爱的,外面没别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