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在面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上不存在不惑、不忧、不惧的家长,就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这一段过程中都一直困惑、忧虑、恐惧。今天赞哥就我们人类是应该具有动物属性还是人性产生了困惑和思考,而我就自己工作的何去何从产生了困惑和忧虑。
日前,在首期“湘湖驿·大咖说”中,著名校长叶翠微说:“教育怎样跳出功利,跳出世俗,我想这是一个校长应该准确去把握的。”功利、世俗,都是教育内卷的直接表现。如何避免教育内卷,校长们、教育家们要行动起来,不能“只等地球改变转速和角度”。
现在的教育系统是在工业时代设计的,主要是为了培训工厂工人,这些工业时代批量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心态,仍旧深深影响着学校教育。”叶翠微直言,“我们恰恰在把人变成机器!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挤占孩子们自主休息时间、游乐时间,把他们安排在培训班里,变成分数的复印机,让他们记住了知识,却丧失了充分的创造力。”叶翠微称如今他办学,就是要努力摆脱这一状况,实现他的“教育的乌托邦”。
“思者无域,行者无疆”的叶翠微认为,时代在发展,教育最需要解决的不是知识,不是题目,而是智慧,是创造,是更大的格局。
其实有时候这些学者发声越多,我们这些家长越痛苦和困惑,因为一方面内心向往这些学者的教育方式,但另一方面却又摆脱不了现实,内心反而产生了更多的焦虑。但是如果都是一种声音,大家也没有更多的思考,没得选择,反而只有一种焦虑就好了。不过相比于当代教育学者的教育理念,我更欣赏梁启超的教育实践,他给大家指出问题所在,并给了你配方,如果你按其配方服用,便可不惑,不忧,不惧。
一、怎样才能不惑呢?
最要紧的是养成我们的判断力。想要养成判断力︰第一步,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进一步,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再进一步,还须有遇事能判断的智慧。
这种总体的智慧如何才能养成呢?第一件,要把我们向来粗浮的脑筋,着实磨练他,叫他变成细密而且踏实﹔那么,无论遇着如何繁难的事,一定可以彻头彻尾想清楚他的条理,自然不至于惑了。第二件,要把我们向来昏浊的脑筋,着实将养他,叫他变成清明﹔那么,一件事理到跟前,我才能很从容、很莹澈的去判断他,自然不至于惑了。以上所说常识、学识和总体智慧,都是知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不惑”。
二、怎么样才能不忧呢?
为什么仁者便会不忧呢?想明白这个道理,先要知道中国先哲的人生观是怎么样。“仁”之一字,儒家人生观的全体大用都包在里头。“仁”到底是什么,很难用言语来说明。勉强下个解释,可以说是︰“普遍人格之实现。”孔子说︰“仁者,人也。”意思说是人格完成就叫做“仁”。
三、怎么样才能不惧呢?
有了不惑、不忧功夫,惧当然会减少许多了。但这是属于意志方面的事。一个人若是意志力薄弱,便有很丰富的知识,临时也会用不着﹔便有很优美的情操,临时也会变了卦。然则意志怎样才会坚强呢?头一件须要心地光明。孟子曰︰“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行有不慊之心,则馁矣。”又说︰“自反而不缩,虽褐寛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俗词说得好︰“生平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也不惊。”一个人要保持勇气,须要从一切行为可以公开做起,这是第一著。第二件要不为劣等欲望所牵制。
养定你的根本智慧,体验出你的人格人生观,保护好你的自由意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