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埃及的艺术
和史前艺术不同的是,埃及已有较明确的历史年份,也有清晰的朝代更替的记载。结合第一章的学习,我明白,研究艺术作品不能脱离情境,需要把作品置于其所在时代、地域,结合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人文等信息进行了解。因此在看本章的内容之前,我需要对古埃及有一些基础的了解,而最快捷的方式便是百度了,但其信息的准确性未作考究。
部分前期笔记作者用了很大篇幅描写古埃及农民无论战乱纷飞还是朝代更替,都终年不辞辛苦在尼罗河岸耕作。并用因果的关系突出古埃及农民对艺术家能够创作出庞大而精细的艺术作品所提供的支持:农民为艺术家栽种粮食,也为他们提供创作的灵感。古埃及宫殿和陵墓满墙都是古埃及画家画的古埃及农民耕地、挖地、驯养牛羊的生活景象,这种艺术的特点是完美的、对人有普遍的感染力的。
埃及人在4000年间不断创造出一流的作品,在雕刻和绘画方面更是有着高超的艺术水平。能取得这样成就的原因是尊重传统(这点我不甚理解)。埃及人在宗教、政治和艺术上都是保守、怀旧的。虽然18王朝曾出现过反映自发、自然、现实的艺术,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从流传下来的古埃及早期木刻可见,古埃及艺术家表现人像的能力惊人,雕刻难度大的木偶简直巧夺天工。但受传统制约的时候,艺术品的表情和姿态就很死板。尼罗河谷雕刻家加工的原料是坚硬的花岗岩和玄武岩,其雕刻难度远远大于木块。古埃及艺术家的一成不变,是民族特性造成的,还是技术困难呢?关于“传统”的具体内容,艺术家死板的表现,以及“无与伦比”和“死板”的反差,我暂时还未从书中找到很好的解释,这让我很困惑。
艺术家在雕刻或绘制国王像时,要仔细观察国王面部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要让艺术品获得生命,让人看到便惊呼“国王”。古埃及人像没有人所具备的喜怒哀乐、赞美、不满,眼睛永远直视远方,凝视的东西,在凡夫俗子的视野之外。这些雕像表现出君主与众生有本质区别,与神相似。
古埃及每个人都坚信死后和生前的生活一样,看起来毫不在意,其实是对死亡恐惧的掩饰,是要求每个人都假装不死的游戏。为了死后能像生前一样享乐,随葬品出现了,也就有了制作随葬品的艺术家。艺术家很清楚,他们制作的作品是给活着的人看的,因此他们的作品都充满欢乐、文雅、魅力。
埃及浮雕创作的有利因素:
一、艺术家为永恒工作。古埃及人以万物不变的世界观为生活核心。
二、尼罗河河谷的建筑,为艺术家提供发挥技艺的良机。
1.古埃及的神庙包括内庭和外庭,祭祀仪式有僧侣完成,会众不参与祭祀,采取群众行动的国家,就很重视外庭,外庭也就成了艺术家们关心的对象。
2.石料的广泛开发使用,为艺术家提供了材料、场所。
例:凯尔奈克庙,除了窗户,所有墙面、石柱,均可用于绘画、雕刻。
当今浮雕创作的不利因素:
一、艺术不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艺术家无地位;
二、时间是金钱的时间观,气氛匆忙和仓促。而浮雕创作需要时间和耐心。
三、建筑拆建频率高,对雕刻、浮雕的保存不利。
现代艺术表现的是人的个性,古埃及神庙的石像所表现的是社会性。
埃及艺术奇特的地方:
一、作者不详;
二、年代久远,似乎无头无尾;
三、在仁政和苛政之下发展起来,历经外族入侵、天灾人祸而得以保存下来;
四、举凡建筑、雕塑、绘画、音乐、首饰无所不包;
五、木器发展到青铜器,青铜器到铁器,陶瓷到玻璃,棉花到织布。
仿佛生活就是活下去,没有别的目的。这是一种宁静的、坚忍不拔的、和平的、不求有福也不怕得祸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