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育杂谈
学了心理学,和儿子的故事

学了心理学,和儿子的故事

作者: 蛮老野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18:49 被阅读801次

    我朋友圈点赞最多的一篇文章,不是美人美食美景,也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关于我和儿子之间的一次聊天。那天的朋友圈是这样发的:

    昨日,盛夏中午,我在煎鱼。

    烧滚的油,湿淋淋的鱼,我于半米开外瞄准锅,哗一下丢进去!于是乎,热油飞溅,满屋都在下暗器!天哪,我的锅,要如何才能靠近你?

    Osmond正好散学归来,在旁边兴致勃勃讲一个很厉害的王者荣耀的玩手,“他儿子生病了,上千个粉丝发红包”,Osmond一再感叹:“做名人的孩子真好啊,妈妈,你看,做名人的孩子多好!”

    我正在抓一条鱼的狂,有一瞬间,不能对鱼发的火仿佛有了目标,可是接下来的一秒钟,我想起了心理学,于是我平静地说:“我理解你的想法,你加油,将来你的孩子就是名人的孩子了。”

    Osmond听闻喜出望外,回答我:“嗯,有道理!”然后他乐滋滋地、一步三跳地滚去沙发了。

    上心理学课程半年了,辛劳自不必说,需每个周末早出晚归地奔波,费用也很高昂——知识是要付费的,想听心理学界大师级别的面授课,更是不菲。可是这半年来,在亲子关系上的改善,倒是值回票价。

    比如上心理学课程之前,儿子对我的千叮咛万嘱咐从来充耳不闻,“儿子,水壶记得带回来”,“儿子,周一早上升旗仪式,红领巾提前拿到书包里”,“浴巾用完要晾起来,你看这么湿,一团堆在这里”,“天气这么好,你为什么不去游泳?游泳对鼻炎好”,“说了多少遍,书桌是学习的地方,不要放玩具!”

    ……

    说出去的话像石沉大海,毫无回音。投石人往往很生气,于是继续说,多说几遍,接着由生气发展到暴怒,到失控,外人还不理解,说注意克制你的情绪,“妈妈的平和带来整个家庭的和平”,或者是“好女人影响三代”,看,把妈妈放到道德的制高点,妈妈的坏脾气烂情绪只能闷在心里,太痛苦了!

    可是有了心理学,有了大师的面授课,世界向我打开了育儿亲子的敞亮大门。

    开班仪式是岳晓东老师的课程。岳老师,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他说昨天给自己的女儿打电话,要叮嘱几件事。叨叨叨叨叨,叨叨叨叨叨,半天没有回音,喂?喂?女儿你在听吗?女儿说:爸,你要说的话太多了,你先跟墙壁说一会儿去。电话挂了。爸爸很生气,可是一想,要叮嘱的话没说呀,于是再拨过去,女儿说:爸,你打算跟我说几点?爸爸:三点。女儿:请直接从第三点开始说。……

    哄堂大笑。岳老师总结:家长百分之九十的话,都是正确的废话。很正确,可都是废话。

    由此,我学到了至关重要的两点,一,心理学博士在亲子关系上也和我们普通家长一样束手无策。二,我的废话太多了。

    水壶他不记得带回家吗?如果不记得,渴半天,下午就带回来续水了。红领巾不提前收到书包,没事,周一早上半路返回,大汗淋漓取一次就可以了。浴巾没得用,第二天冲凉他用脱下的衣服抹干身体。

    不叮咛嘱咐了,反而轻松了,他什么都做了,而且做得很好,并且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反倒是我要压抑自己,要控制那些忍不住就出口的叨叨叨叨叨……

    在我学到认知行为疗法的时候,我把叨叨叨叨叨的功夫用来跟儿子聊天,聊他感兴趣的话题,游戏、女生、班级新鲜事,这是心理学认知疗法里说的“家庭作业”,我给自己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每天15分钟,和儿子进行高效的聊天。高效的意思是:放下一切事情,盯着他的眼睛,听他说,并及时给予情绪反馈。聊天的作用是巨大的,在15分钟的高效聊天里,孩子的信任关系、依恋关系,全部建立起来,我能深切感受到能量的流动,亲和、欣喜、积极向上。而这15分钟,我什么也不需要做,只是倾听,全神贯注地倾听,去感受孩子的内心。如果每个家庭能有这短短的15分钟深度情感交流,那些自杀的孩子、抑郁的孩子,都有一份机会重返健康快乐的人生吧?

    放手,是我在心理学课程中学到的很重要的一点。现在回过头看看,我之前一切不良情绪的根源,一度和孩子产生疏远甚至敌对状态,归根结底都来自于我的不放手。所谓放手,并不是简单的让孩子自己上学、自己背书包或者自己去干件什么事,而是把孩子当成社会的人,给予他社会地位,并尊重他。

    有一回,我刚刚结束一天的心理课程学习,还在学院的洗手间,儿子的电话打来了,他气急败坏、又哭又闹地说:“妈妈,妹妹一定要玩我的水枪,可是我现在不想给她玩,外婆过来抢,外婆……她居然在我头上打了一下!”儿子相当气愤,几乎要咆哮了。我认真听他讲完,说:“好的,我知道了,妹妹没有经过你的同意不可以动你的东西,我马上就回家了,等我来公正地处理这个事情。”我说完,他马上安静下来,说:“好,你回来一定要好好地批评妹妹,再教育外婆。”

    等我从遥远的南山回到家,已经是40分钟以后,家里相当安静,哥哥在拼乐高,外婆带妹妹出去玩了。正好给妹妹网购的车到了,需要组装,我说:“哥哥,可能需要你的帮忙哦,我的能力无法一个人组装这么大一台车。”哥哥很乐意,整个过程帮忙看图纸、找零件、拧螺丝,我们合作很愉快。组装结束后,哥哥说:“等妹妹回来就有惊喜啦!”

    他忘记了要向妹妹讨个公道。不过晚餐桌上,我抱着妹妹说:“今天你是不是动哥哥的玩具了?以后没有经过允许是不可以动别人的东西的,就好像你的玩具也不喜欢别人动一样,不过如果你想玩,你可以问哥哥……”哥哥在旁边接话说:“你问我,我一定会借给你玩的,因为我是你哥哥。”

    事情就这样解决了。

    我几乎可以想像,如果是以前,我在外面接到儿子打来的投诉电话,会立马说:“妹妹玩你的玩具怎么了?你是哥哥,要让着妹妹。”或者是我常说的一句:“妈妈已经很辛苦了,你体谅一下好吗?我也想安静一下。”妹妹的车到了,我会说:“你有拼乐高的精力不如来给妹妹拼一下车吧。”最后,既然哥哥和妹妹都忘记了争吵的事,我更乐得清闲,绝口不提了。

    学了心理学,会从科学角度、生物学角度、社会角度多方面理解人性,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儿子。10岁的儿子正处在第二逆反期(第一逆反期是3岁左右),他滋生着强烈的独立自主的心理需求,而我之前既想在精神上予以约束、又希望控制他的行为,还自以为是地认为父母是在保护他。可是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成人将其视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给予平等的自主性,他们有自己的主张和观点,我需要做的,是接纳,是承认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将他作为社会成员来尊重,是真正的放手。

    毫无疑问,我和儿子的关系正在日渐亲近。先生吃醋地说:“你的心理学怎么没用到我身上呢?”

    我说:“等学催眠课程的时候就开始用了。”

    “为什么要到学催眠的时候?”

    “因为那是潜意识层面的东西,比如你的初恋、你的情结、你的银行卡密码、你公司哪个姑娘最性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了心理学,和儿子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nsr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