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给学生上课,教过《学会看病》一文。讲的是一位母亲让孩子独自去医院看病,既要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又担忧他会遇到困难,表现了深深的母爱。文中有大段的心理描写,是重点需要理解的内容。在引导孩子时,可以创设情境,假如去看病的是自己的亲人,你会怎么想。今天,我就体验了一次。
今天是母亲第一次独自去医院“冲管”。有必要先解释一下这个名词,她的左侧上肢静脉,植入了一根导管,供化疗输液使用。(这种技术叫PICC,之前看到这些字母想到的是某保险)这根导管非常细,需要定期维护,注射盐水来冲洗,以防止堵塞。除此之外,还要化验血细胞五项、肝功能、肾功能等。每一次走完这个流程,需到住院楼七楼找医师诊断,再到门诊二楼抽血,一楼进行导管维护,之后将化验单交回七楼,根据结果开药或者注射升白针。
我家到医院大概七十里路。昨天晚上,我联系好了出租车,嘱咐母亲带好各种证件、单据。早上六点五十,我吃完早饭回来的时候赶上了下雨,心中一紧,忘了提醒她看天气。打过电话去,母亲告诉我:“我已经在半路上了,家里这没有下雨。没事,放心吧,你妈不糊涂,都去医院多少次了,你忙你的,回来给你打电话。”我说:“电梯如果人多就等等,看好别被挤着。回来如果赶上下雨,就买把伞,不用等着雨停,别舍不得花钱。”母亲连声答应,挂断了电话。
七点二十,我看到昨天发给司机的红包被领了,心想这应该是到医院了。 七点四十,手机上显示出了部分费用清单,显然是已经见到了医师,放心了一多半。八点三十五,手机上提示检查结果已出,白细胞正常,意味着不必打升白针,这省一些很多时间。我打电话过去,告诉母亲可以去取结果了。她那里没有相关提示,只能估摸着时间等。通话中,听出那边有她认识的病友在,又省去了一些担忧。导管维护,负责的医师非常专业细心,母亲也时常夸这位医生热心善良,我自然也是十分放心。这个环节主要是所需时间长,每个病人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我之前陪着去时每次都见到有很多人。
以母亲的性格,一定会跟熟悉的医师、病友聊很多,我寻思等差不多结束时,再叮嘱她一下回来怎么坐车。十一点二十五,我正组织学生放学,接到她的电话:“儿子我到家了啊,坐班车到道口走回来的。有咱村的认识的开车路过想搭我一段,我不用。”语气中满是自豪。我真是有些诧异,这比之前的几次用时还要少。看来真是低估自己老妈了。
晚上我与母亲通过电话,得知是其一位病友,家离医院较近,帮着排了抽血和冲管的队,而她本人并没有做这两项。今天也只是验了血细胞,出结果较快。回来时在医院附近碰到几个邻村的,得知了经由家里的班车发车时间。
有好人相助,运气也不错,总会有好的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55772/46fd881c694e8e9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855772/63f4d9e3b9e6eb0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