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这件事是好的,当前大部分人的阅读量也着实需要提高一下,不过我却无意搭话题的便车,行宣传自己之事,故而没有在那前后写点什么。今天下笔,也不是为了要劝人多读书,只是说说自己读书的一些方式。
我算是喜欢读书的,但并不是照单全收,而且对于不同的书,会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
工具类书籍,学习或参考用,需要反复的查找和翻阅,甚至某些要对照着进行实践。对于这种类型的书,如何更好地提供使用的效率是关键,它们代表了当下的知识水平或科技进步,阅读它们的初衷更多地来源于提高自身技能的渴望。
纸质书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因为纸质书占用空间且较重,非常不利于我这种居无定所的人,所以在购买纸质书时,我都会书比三家、慎之又慎。熟悉作者——作者是决定内容和保障内容质量最重要的一环,哪怕是网文,看到作者是唐家三少,基本也就知道是个什么水准了;了解出版社——这并非是一个非常准确的参考,毕竟出版社再有情怀也是商业机构,也要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不过一个好的出版社还是比较在意口碑的;观察印数、印次或版次——印数太少、版次太低等,不排除酒香而不被人知,但大多数情况下是酒馊了;对比参考书目——鉴于工具书的特质,一本参考书目比较严谨可信的书,相对而言更值得购买。
貌似费时费力,但对于工具书而言,读到一本差书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值得付出这些时间来更好地挑选到适合自己的书。
有一些纸质书因为某些原因并不能购买,影印的PDF文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通过电脑或iPad进行阅读,虽然在体验和效率上不能与纸质书相提并论,但也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对于工具书,无论是纸质书还是PDF等电子版,提高使用的效率,使读者更好更快地掌握需要的技能是关键。
二、
还有一类书籍,比如人文、历史、地理、小说等,这些可以开拓心智增长见识,类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类书的种类繁多,数量更是浩如烟海,买纸质书当然没有问题,但是我非常在意便携性,而且这类书比较难控制购买的数量,阅读电子版是明智的选择,其中kindle是首选,说的是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而非app。
现在,手机上有大量的阅读类的app,在我看来大同小异,Kindle与之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最大的优势是电子墨水屏保证了更长时间阅读而眼睛不疲劳。这种先天上的优势决定了其他依赖自发光屏幕的阅读在真正的体验上是弥补不了的。我们每天面对着应接不暇的自发光屏幕,电脑、手机、iPad,各种户外的屏幕,这些屏幕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我们的眼睛,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同时,加重了眼疲劳的程度,然后用手机阅读的人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疲劳感了。然而在体验过kindle之后,可以明显地感受出视觉上的轻松。
另外,kindle可以给予真正沉浸式的阅读,这些是其他app无法给予的。
发现一段金句,复制,发送到朋友圈,回复一下朋友圈的留言,看一下新消息,退出再刷刷微博,一下午过去了,然后心满意足的感慨:午后的阳光下,慵懒的窝在沙发里,沉入一本书里无法自拔,没想到都天黑了。加一张45度自拍照,点击发送,又新增了一条朋友圈。
这不是手机的问题,也不是微信的原罪,而是当我们面临太多的选项和诱惑时,读书显得很无力,它给予的心灵上的慰藉和愉悦产生的多巴胺太过绵长,起效太久。
上网?巨卡。朋友圈?没有。微博?那是什么东西。你能用kindle做的几乎只有读书。
读书和社交并不冲突,书为媒的故事数不胜数;读书本来也是一件值得大肆炫耀的事情,古代穷书生勾搭富小姐,可炫耀的就是读书多。现在社交的方式越来越多,炫耀的门槛越来越低,在我们忙着社交炫耀的时候,浑然忘了读书这件事,倒不是说不读书会怎样,只是哪怕现在来看,读书也是获取知识、开拓心智、增长见识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现在有些人发现炫耀读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可以吸引眼球了,可惜在我看来,炫耀读书远不如露胸露腿吸引得多,反正是为了红,瞧不起papi酱也不用折麽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