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三件事,第1559天#
我们每个人脑中都有很多地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依据世界本来面目绘制的地图,反映现实情况;另一类是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反映个人价值观。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从来都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我们的态度与行为皆源自这种假定,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
这个片段是说我们的思想与行为来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我把手放在床边逗猫的时候,我知道它会伸出它的小爪子来抓我的手,我的想法就是它来抓我的时候我就抓住它的小爪子。当我注意力没有放在手上的时候,它的小爪子碰到我的时候,我还是会本能的把手抽走。
这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当然是为了保证安全。这种行为动作由我们的原始脑控制,除非你集中精力,有意识的去控制。否则,你一定会把手快速的抽回来。
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我们的选择有怎样的选择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7092611/07ec6b8c8997b119.png)
这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对刺激和回应之间选择的解释。当我们注意力集中到刺激的时候,我们是有选择的。就想猫来抓我们,我们可以抓猫。如果注意力没有集中起来的话,我们的回应就是迅速的把手抽出来,这是本能的反应。
怎么做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呢?
第一,慢半拍。除非威胁到了生命,否则就慢半拍来对待外界的刺激。有人惹你生气了,先深呼吸三次,然后观察自己的愤怒。也就是说要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留出充足的时间。
第二,构建认知模型。就是说要有正确应对刺激的方法,否则的话,慢多久都不会有合理的选择。如果没有正确的方法,那就要有明确的指导原则。如果有人打你一拳,你不能立马用一拳去反击。否则到了警察那里就是互殴,对谁都没有好处。处理这种事情最好的模型就是,躲避,然后报警。如果对方还在挑衅,要看准了一击致命。
第三,善于总结复盘。现在网络传播的信息非常多,看看别人都是这么处理类似事件的,多总结多复盘,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如果有人打我一拳的话,我会立马躺倒在地上,然后报警。互殴我没有那个能力,报警我还是可以做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