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加入(或选择)的性状,计算EBV后,需要预测其进行选择后的后果。
影响因素有:
1 选择的性状(即育种目标中的性状)如何遗传?
2 群体中该特征有多少遗传变异?
这两个因素,不能进行人为控制。
3 EBV的平均准确度是多少,因此选择的准确度是多少?
4 将选择什么比例的动物进行繁殖?
5 如果要以每年而不是每个世代来表示遗传增益:一个世代要持续多久?
为了优化育种计划的成功,重要的是要平衡相对短期的决策:获得高遗传增益,以及长期维持种群:控制近交率。
育种目标是针对未来,通常定义为10到15年。
评估遗传增益预测的重要假设:世代相传的环境影响保持不变
遗传增益由3个主要因素决定:表型差异,选择的准确性和选择的比例。
许多表型倾向于正态分布在人群中。因此,表型值可以表示为远离平均值的许多标准偏差。我们可以使用选定比例的动物,并使用正态分布的属性来确定该选定比例中动物的平均值,以表型标准差表示:选择强度。
选择强度:
image.png
遗传增益(genetic gain):
image.png
以上计算的的是世代的增益,我们有时同样想知道每年的增加,这就需要知道世代间隔。
世代间隔是指父母在其后代出生时的平均年龄,即其本身可以繁殖下一代的时间。
世代间隔有助于计算每年而不是每代的遗传反应
遗传增加的每年增加表达式:
image.png
但因为性别原因,选择强度和时间一般不同,所以公式修改为:
image.png
male和female之间的选择强度和选择准确性可能会有所不同。
这些选择路径中的每一个的选择响应都将分别计算,然后组合成整个种群的遗传增益。
一个群体的近交系数预测: 1/8Nm + 1/8Nf, FAO要求其不能大于0.5%或1%。
实际育种情况
在奶牛育种中,情况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大部分奶牛是由个体农民拥有的。每个农民都有自己的育种目标(国外情况),尽管总的来说,这些目标类似于拥有公牛的育种公司的目标。
选定比例的公牛掌握在育种公司手中,但这些公牛的后续使用则掌握在农民手中。有受欢迎的公牛,也有不受欢迎的公牛。即使两者都被选育,与不受欢迎的公牛相比,受欢迎的公牛在下一代中将拥有更多的后代。预测对选择的遗传反应时的假设是,所有选择的公牛都有“传播其基因”的机会均等。显然不是这样。取决于使用的公牛比预期的更频繁,这将导致遗传反应的预测过度或不足。显然,与不那么受欢迎或年轻的公牛相比,受欢迎的公牛的EBV也将更准确。在预测对选择的响应时,需要考虑准确性的差异。
在雌性方面,由于两个原因,对母牛的选择效果可能很小:首先,所选比例非常大,因为大多数母牛都是用来替代的。其次,农场主的选择标准可能略有不同,因此对奶牛的选择总体上效果甚至更小。实际上,可以忽略此选择路径。
选择比例与强度转换表格
表格来自: Falconer and Mackay, 1987(不受选择方式和途径的影响)。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