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和我情深意厚,值得怀念。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最值得怀念的当属“和棋”将军。
之所以称他为将军,是因为他在淞沪战役时,任上校团长。
听老辈人说,他并不是我们村的人。
他来我们村的原因,是为了报恩。
在淞沪战役时,他的团弹尽粮绝,败下阵来。在部队撤退时,一颗炸弹袭来,他当场昏迷过去。身负重伤的警卫连长,连背带拽,拼着命将他拉离战场。
当他醒来时,警卫连长因失血过多,已经奄奄一息了,断断续续的说:“团长,我不行了,你快走吧!"
“不!兄弟,咱俩一块走,我背你走!"团长说着话,拉着警卫连长的手,往自己的肩膀上拉,想背他走。
“你若能一一走一一出去,去一一看看一一俺一一娘一一“警卫连长用尽力气,从衣兜里掏出一张叠得皱巴巴的满是血迹的纸,便魂归故里了。
从此以后,团长便以“老兵”的身份来到我们村养起了警卫连长的妈妈。
几年以后,突然有一辆小汽车驶进我们村。从车上下来个漂亮时髦的女人。
在他(她)们的谈话中,村民们听明白了:这个时髦的女人,是“老兵”的夫人,她千辛万苦才打听到他的下落,她今天是奉公婆之命,来接他回去,然后去台湾的,她的公婆是国民政府的高官。
“老兵”说要和“娘”商量商量。
老人家得知真情,大骂让她们赶紧滚!死都不会去台湾。
“老兵”说自己也厌倦了炮火连天的生活,不愿打内战,让弟弟照顾爸妈,他要留下来照顾“娘。”
童年时代的农村,生话单调。
每逢晚饭后,便有男男女女,搬着小凳,来到“老兵”的院子里,听他讲书。
四大名著,还有《杨家将》、《岳飞传》、《辛弃疾》、《戚继光》、《文天祥》等等,都是他的拿手戏,讲得精彩绝伦。
还有一个更精彩出众的拿手好戏,就是下象棋。
我们一帮半大不小的溜光蛋,都跟着他学下象棋。
从我们不会下棋的时候跟他学棋开始,就跟他来和棋。到后来我们走向四面八方,成为各自所在地的“棋王”,回家后和他下棋,还是来和棋。所以,我们就送他个绰号叫“和棋将军。”
他的棋艺就像是一潭深不可测的水,究竟有多深,没人知道。
后来,“和棋将军”的名声远播,多少下象棋的高手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都不能赢他,而他也从来不赢别人,都是以和棋告终。
县里有一年举办象棋大赛,镇领导让他代表镇里参赛。
临行前镇领导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一定拿个冠军回来,千万可别再来和棋了,他唯唯诺诺连声说是。
可结果呢?结果是两个冠军同时站在领奖台上,因为两个人多次“和棋”,“不分上下,”最后裁判判定为并列第一,同是冠军!这其中一个就是“和棋将军。”
听家里的人们说,在我们这帮象棋“徒弟们”远走他乡后,县里领来了两个外国人,说是中日民间友好访问团的,是慕名来寻找“和棋将军”下象棋的。
当两个日本人看到“和棋将军”时,都皱起了眉头:这就是“和棋将军?”一个又黑又瘦,满脸皱纹两手趼的乡巴佬,穿得破破烂烂的,明摆着就是一个“没知识的下层人,”不配和他们平起平坐下象棋。
两个日本人哇啦哇啦说了一阵,然后一个人要和“和棋将军”下棋,翻译跟“和棋将军”说明了日本人的意思,“和棋将军”只说一句“他不配”便不再理他们了。
翻译又把话传给日本人,两个人气得哇哇直叫。
翻译转面对着“和棋将军”刚要说话,“和棋将军"摆摆手,示意翻译不用说了。然后“和棋将军”走近日木人,哇哇说了一通。
众人惊呆了:“和棋将军竟然会说日本话?”
然后,他们在院中的石桌上摆好棋盘,开始对阵。
在这其间,村民们听说有外国人来找老兵下象棋,不少人过来看热闹,把个小院围得水泄不通!
县里的领导问翻译,他们刚才说的啥话?
翻译说:“日本人说‘和棋将军‘寒酸不配和他们平起平坐,让随从跟他过两招,就算看得起他了。看起来中国是没有高手了。
'泱泱大国,岂容你们撒野!'这是和棋将军回答他们的话。”
翻译说完,就听和棋将军说声“将军!"
两个日本人面面相觑,哇哇直叫。
翻译推推领导:“输了,日本人输了!"
第二局日本人又输了!
第三局开始,日本人坐不住了,满头大汗,站起身两脚不住地左右挪动。而和棋将军则半眯着眼,如稳坐磐石.。等日本人走一步后,立刻进攻,步步紧逼。日本人招架不住,不到一百步,便被将死了!
日本人跟“和棋将军”的对话,被翻译说给大家听:
原来,和棋将军在日本留过学,今天来的日本人就是他朋友的儿子。
来人要拜和棋将军为师,并请他到日本去,保证他富贵荣华,安享晚年!
而和棋将军只回日本人一句话:“华夏男儿汉,岂肯与狼伍!"
“和棋将军,”不!他应该是常胜将军!他是我们的恩师!留给我们的是铁骨铮铮的中国男子汉的气魄!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善良品德!是艰苦扑素的中华传统美德!
他走了之后,我们这群跟他学棋的徒弟们,每次回到家乡,都要去他的墓前看望他。回忆、怀念与他相处的平凡而又美好的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