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月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的时候,树上都要被捆绑谈论,成为一个话题,说他得奖落空,又成了陪跑者云云。他的小说,不管是最有名的《挪威的森林》,还是风靡一时的《1Q84》,我都没读过,唯一买过的打算拜读的一本——《世界的尽头与冷酷仙境》,到目前为止还是压在箱底,他作为一个小说家写得如何,因为没有读过,不好评说。
不过,他的随笔倒是喜欢,不管是《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还是《当我在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都很喜欢,平实,自然,亲切,没有了小说的丛丛迷雾,随手翻起来就可以读下去。特别是后者,读过好几遍。
村上最先是以小说家的身份出现在我的视野当中,这本书完全改变了我对他的印象。读完这这本书,一个认真,坚韧,严格,自律,奔跑不息的跑者形容定格在家我脑海中。跑步,长跑,每天长跑,到全世界各地参加马拉松,是他写小说以外一个最重要的日常场景,这么爱跑步又能几十年坚持下来的作者大概不多见。
村上大学毕业后开始经营一家酒吧。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生意刚刚起色时,听到某种类似神明的召唤,决定写小说。于是他关了酒吧,一心写作。别人劝他,把酒店交给别人经营,自个儿爱去哪儿去哪儿,写你的小说得了。毕竟写小说不是什么好的营生,弄不好连自己都养不活。他却说:“无论做什么事儿,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地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将店铺随意托付给某个人,自己却躲到别处去写小说,这种讨巧的事情我帮做不来。”从此,便以小说家的旗号一直生活下来,字,一个一个地写,出版了很多小说。喜欢上跑步后,就一步步地跑,成为出名的长跑爱好者。
他说:“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
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曾经说过,对于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找到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他人的命运,然后在心中坚守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且不论他的小说能有多深的造诣,能获得多少荣誉,单从“找到自己的命运”这一点来说,树上无疑个幸运又幸福的人。我们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可能还是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或许知道了却没有坚持。他听从内心的声音,从二十九岁开始想写小说,就一直兢兢业业地写小说,三十三开始的喜欢上了跑步,几十年如一地奔跑在世界各地。1949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经年过六旬,还在笔耕不缀,奔跑不息,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村上就如同他为自己设计的墓志铭一样,写到了最后,也跑到了最后。
写与跑,这样看似线条简约的人生,让我心生羡慕。(2015-10-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