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末和老公逛菜市场,也顺带买一些水果。
水果摊的苹果光鲜亮丽,且一个比一个大。我赶紧叮嘱老公选小一点的,摊贩听到我的话,表示不解:谁都想买又大又红的,你怎么要选小的?
我不确定从何说起,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一言难尽啊。所以我只是笑一笑没说什么。
其实,我喜欢小苹果与善良道德之类的无关,原因有三:
其一,太大的水果一次性吃完太撑,容易让人味觉审美疲劳。
其二,遵循母亲惜福的教诲,凡是可以次之的,就不必要最好,合适就是最好的。
其三,超出常规大小的水果,虽然不一定有害,但大概率的没有顺其自然的生长,这有悖于我崇尚天然的理念。
故不管是什么东西,我都选择适可而止,选择小苹果只是这种思想的具体表现而已。
--2--
老公笑话我是新时代的孔融,调侃戏谑之余,我倒是认为我和孔融的境界相距甚远。
孔融乃东汉名士,年仅4岁就已懂得礼让,明白人和物相互协调和谐的道理,的确是非同寻常之辈,他的故事穿越数千年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无数的家庭。
只可惜,这个影响力只限于儿童,当大家成年后就早已将礼让的思想抛之脑后。当仁不让、六亲不认者大有人在,誓不两立的相砍相杀比比皆是,处处暗流涌动的较劲美其名曰竞争。
我觉得我们理解孔融让梨这个典故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强调获得多的观念,但这个故事最重要的一点是:孔融说自己年龄小吃小梨,哥哥年龄大吃大梨,就是说,人和物相匹配才是他礼让的是重要原因。
典故中协和的审美观念被忽略掉了,我们并没有让孩子们明白做人做事要协调才是美的,所以,这个典故的影响力放在崇尚物质的当代更觉苍白无力。
而且一个人也不是毫无理由的礼让就是值得提倡的,总不可能让一个饥寒交迫的农民把一顿美食礼让给酒足饭饱的地主吧?!
所以,我们选择礼让并不是因为抽象的高尚,而是在选择美,在顺应自然,在暗合天道。
--3--
如果只一味强调礼让,不把礼让的理由说明白,就不足以让人心悦诚服,也无法让人敬畏,无怪乎我们都会忘了这个重要的美学观念,一任自己的精神家园欲草丛生。
君不见总有一些人绞尽脑汁就是为了有一天对别人指手画脚而自己可以无所事事,但即或是这样,他们还不知足,还要占据更好的位置,获得再高的荣誉,拿到最高的工资,享受特别的待遇……。
我只能感概人的贪婪是何等的无止无境,我也感概普通民众的大智若愚,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淡定而平静拿走剩下的小苹果。
那些拿走最大最好苹果的人,可以炫耀自己的大,但其人生格局却小了!他们不是在追求人生的卓越么,却遗憾的失去了灵魂的卓越!
我庆幸自己是那个拿走小苹果的人,不是我礼让而是我没机会选择,正因为没机会反而让我有另外的机缘去思考什么才是合适的获得,让我懂得止赢不但是人性的一次迭代,更是人生的终极智慧之一。
--4--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知道那些拿走大苹果的人是否知道孟子的这句名言?也许他们津津乐道的是:“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但我真想说一句:何必要三军啊,就让这一将去赢得胜利吧!而且,将不是来至于三军吗?
在这一点上,我站在孟子一边。
然而,你能想象吗?就是孔融这样一个谦虚、礼让、尊敬兄长的典范,却在成年后在一次战败中抛妻弃子只身逃跑,更不用说最后因言辞激烈抨议时政引来全家杀身之祸。
他的“亲子无亲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这样惊世骇俗的观点放到今天,也是让人震惊不已。
孔融可谓是少时美名于世,成年后名重天下,然而终被盛名所累,不懂得人生及时止赢,结局让人唏嘘。
所以,我不喜欢老公给我的“新时代孔融”的称号,我更倾慕仕途坎坷,才华横溢,能够苦中作乐,正直淡泊的苏东坡。东坡先生早已有词与我共勉: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用舍由人,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琴书前。
我不喝酒,且将美酒换成琴和书,如何?
2021年11月14日写于成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