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历史,就像远天的鸿雁渐渐消失在夕阳的倩影里,看不清,只望得见。千百年来,人们的思念化为畅游在天际的云,笔墨变成的文字守护着这片泱泱土地。春夏秋冬,一朝一代,逝去了过去的人,留下了现在的物。
一.有些路很远,有些桥很长
首先,以我个人而言,欲读一本书,就要潜下心来去除杂念,静心感受其中滋味。待读完后,好坏再评论。尤其是不要被他人言论所感染,对其作者有任何偏见。至少,读书的时候是这样。
当我的心静静地随着一本书向前走的时候,总是有一些有意无意的起伏变化。在《都江堰》中,我深知李冰的千古功劳,养的一方水土;而《道士塔》,我又会哀叹文化古迹的遗失;还有实现价值的天一阁,成为一些文人墨客的圣地。而我们所骄傲的这一切来源于两个字,“文化”。
何谓文化?以我的阅历和知识,根本不得已窥见。我只知道自己不算是个文人,顶多算个有文化的人。而我个人所见,“文”是拥有海纳百川的气量和胸怀,心中藏有万卷书,挥汗如墨;而“化”是一种将所学融会贯通的大智,生活不卑不亢,自成一脉风格。这是,狭义的文化。
时间如一个孤寂的老人行走了千年,他痴惘地看着这片土地发生过的一切,什么悲欢离合,什么和平战火。哪有东西可以寄托他的情思,唯有笔墨。一个个跳脱的文字,写着沉重的历史;每一个轻松的故事,却讲述着讳莫的角落。
此时,站在历史前沿的我却只能用轻松的语言作为天平,称量着历史的重量。放下书本的那一刻,我有些顿悟,文字背后的历史责任感告诉我:有些路还很远,有些桥还很长。
二.我们的精神家园
是谁给了我们权利和机会到处言说,心直口快,不计后果。在这个打字不用负责的年代,我们中有很多人都变了,尤其是年轻一代,我们变得很懒,变得浮躁,变得远离“老旧”,和深巷的童年。
一场文化的苦旅,一次潜心的修行,一遍独特的风景,一本遥远的书籍。此刻,谁会坐在窗前哀叹千年消失的古迹,伤心沉重的史记,都太不切实际了。试问自己,我也不会这么做。而让我写下如《文化苦旅》一般“矫情”的文字,更不可能。因为,我连踏出家门的勇气都没有。
如果真的有机会,我想感受一下苏轼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情。为大漠的烟云弹上一曲,为远游的友人敬上一杯,为落寞的心情畅饮一番。如果真的有机会,我想归隐山林远离尘世,不要再见钢筋混凝,不想再吸烟尘雾霾,也不愿宝马香车,哪怕徒步远行。如果真的有机会,我想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莫高窟、道士塔、天一阁、避暑山庄······我真的不想只是说说,而是想去走走。
文字背后的美好愿望,又有多少人能实现呢。我的精神家园,似乎瞬间分崩离析。
可是,终有人会站出来挥手,会鼓掌,会刻画,这个叫做“文化”的东西。当然,也有人诋毁,诽谤,谩骂,这个叫做“文化”的东西。无论怎样,人们总是会做这样那样的事情,可我感谢自己没有拿“文化”用来炫耀或者嘲笑,而是化为己用,循环往复。
有时候,做人需要原则和信仰。而支撑我们生存的还有另一个至关主要的东西,就是精神。就像我是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却不甘弱小,而是将沉默中的历史作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我想,对于很多人,这也是大家的精神家园吧。
三.一岁葱蓉,一枯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曼妙的美景,和着柔美的诗句,组成一曲动人心魄的歌,追逐着微风,吹向了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夕阳也有哀愁的时候,美丽过后,就是漆黑的夜晚。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月下的人儿,却是柔情满肠,爱了,恨了,一股脑的全部留给了夜晚。借着月色,看清了人儿的脸,也看清了人儿的心。
千古悠悠,岁月荣荣,美酒新词,圆月古楼。我们竟有着数不清的财富和宝藏。只不过,这些财富宝藏被古人发掘,却被后人遗落。
说了太多,我也只能转身回首,看看灯火阑珊处的忧愁。
如果幸运,希望能够遇到挚友,慢慢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