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8327/d1ef5f566b6ec52d.png)
0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大智慧
我们在做砸事情的时候,是不是经常被人责备:“你做事情怎么不过脑子?” 我们会总结经验,说下次肯定不会出现类似情况,但是“老天”总会嘲弄我们,在另外一个相似的场景,让我们再次跌倒,我们感叹,自己总是“恨铁不成钢”。
其实我们并不缺智慧:遇上比自己强大的人,我们会认怂而不是硬刚;我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偷懒”,保留着遇到危险逃跑的能量;看到美女,会立刻装作很有能力的样子讨好对方;当我们看到对手弱点的时候,会毫不留情地下手;我们还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痛点,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不仅仅是我们人类,其实对于那些拥有大脑的动物,它们大都也有这样的智慧,凡是那些不会接受教训、不懂得趋利避害的生物,早已经被淘汰了,因为这些都是大自然演化的选择,这也就意味着这样的智慧并不稀缺,本质上,我们能活到今天,都有自己的智慧。
但是有一些人总能洞察到你未能看到的真相,当你慌不择路的时候他们能泰然自若,当你悠闲自在的时候他们却能时刻警惕,当你欲望丛生的时候他们则淡定自如,这就是大家认同的“大智慧”。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8327/84c4a862516e0623.png)
我们需要的是不再羡慕这些高人,而是能够洞察他们的行事方式,让自己成为高人,有一本书,可以开启我们的大智慧开关,让我们走向“觉醒”,希望你也不要错过此书。
02 当宗教遇上了科学会发生什么
我要推荐的这本书就是美国普林斯顿进化心理学教授罗伯特·赖特的重磅作品《洞见》,我更喜欢本书的原名:Why Buddhism is true(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8327/9ee67bcdab1096fc.png)
罗伯特·赖特教授本人不是高僧,只是参与了内观禅修社的正念冥想,获得了很多觉醒的体验,他开始思索这里的哲学本质,他惊讶地发现,佛陀引导的路子竟然与现代的进化心理学、脑科学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看本书,首先要区分佛教和佛学的概念,说到底,赖特教授要谈的并不是整个佛教,而是剥离了佛教中“六道轮回”这类超自然的部分,留下自然主义部分,但是留存的这部分依然遵循佛教“无我”、“空”等基础教义,并最终推出涅槃、达摩这个状态的科学解释。
我一直认为:大智慧不能高高在上,让人无法理解、无法解释,我也不甘心一句“你缺乏大智慧”,就把我们钉死在世俗的墙上。
而赖特的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用科学的角度,解构了高深的佛法,当宗教遇上了科学,让我们有机会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高深的大智慧,观察大智慧的形成,探寻跨越大智慧的终极障碍在哪里。
最终,让我们在追求大智慧的过程中有道可循。
03 来自佛学的智慧
佛学蕴含的是典型的东方思维,本人不信佛,但是我想很多人会跟我一样,对于佛陀的高深思想,一直很向往,但是佛学的各种概念模糊而宏大,到底什么是“无我”,什么是“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怎么回事,“贪嗔痴”怎么影响着我们,“开悟”和“涅槃”又是什么状态,这里的每一个概念以前我都无法理解,我们只会笑笑:“很高深,不懂”,更不知道怎么用。
西方哲学很注重概念和逻辑,而且总是喜欢从你习以为常的概念开始讨论,讨论到最后,反而让你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了,例如谈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存在、精神和物质又是什么关系等等。
罗伯特·赖特的这本《洞见》把西方哲学的逻辑性注入了佛陀的经典教义,让我真正理解了佛学的魅力,给了我们了解佛学智慧的一个大好机会。
以前,我们总是想当然地以为佛教的主神就是佛祖释迦摩尼,他告诫世人苦海无边,所以要斩断一切欲望的根源,不断行善修因,这样就能脱离六道轮回。
其实,那都是皮毛,佛教并没有什么主神,因为人人都有机会可以成佛,佛只是“果”而不是因,所谓的“佛祖保佑”是错误的,佛陀从来都没有承诺过能保佑我们什么,而最终是我们自己才能解救自己,可以说佛教的主神甚至就是我们自己。而佛陀说万物皆空,也就是说“我”也是不存在的,佛教的这种把神“空”出来的空神模式,在众多一神教、多神教中独一无二,关键是,这样的模式也更加容易与科学融合在一起。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8327/b3dcfd9bc5ec4489.png)
佛学的智慧是个修炼的过程,看完本书后,你无法一下子达到这个境界,但是当你开始观察自己为什么会生气,为什么会不满,为什么会选择去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对世界的理解已经大大加深,从此你迈出了走向大智慧的第一步。
04 我的这些三观被震撼了
这本书到底神在哪里?我说说自己的收获。
1、我们生活在“幻觉”中。你是否仔细对比过,当你很想买一对限量版球鞋之前,和球鞋穿了三个月以后的心情。为什么买之前你会认为那是极其必要的,而买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我已经有好几对球鞋了?如果说,买鞋前,我们处于幻觉中,那我们是否天天都活在这种不自知的幻觉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8327/87b56c0510a2a318.png)
2、大脑是一个多元政体。我们总以为“我”是自己的国王,有万事的决定权。但是你是不是会有这样的经历,前天孩子不做作业你大发脾气,今天孩子同样不做作业你却无下限包容?你为什么不会前天无下限包容而今天大发雷霆?如果说前天执政的大脑模块跟今天执政的大脑模块不同,那么“我”到底有几个?
3、情感是主人,理性是仆人。我们都知道情绪有时会坏事,但是我们都以为只要我们调动理性,情绪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但是这又错了。明明你知道这些道理,为什么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理性到底在我们的决策中担任怎样的角色导致它这么脆弱?
4、沟通的原则不是讲道理而是改变情绪。我们总对自己能讲出大道理、大智慧而自豪,但是回头来发现这一切都是苍白的,这是“情感是主人,理性是仆人”的延伸。
5、“我”是不存在的。如果你认为皮肤包裹以内的是“我”,那么我们体内共生的菌群是否属于“我”?更进一步,体内的一个细胞真是“我”的吗?为什么属于“我的”,却又完全无法控制它?每个人都有“贪念”,如果我们设想一下,把自己的贪念拿掉,“我”的概念就开始模糊了,你会发现这一刻“我”与整个世界相连,终极问题就是“我”到底是否还存在?
6、自律、注意力、坚持这些东西也是不存在的!自律这类东西可以像肌肉一样,越锻炼越厉害吗?答案是否定的,你只要想想上瘾为什么那么难解决就明白了,所谓的强化自律能力竟然在脑科学中无法找到科学依据,因为我们忘记从情感下手才是关键因素。
7、你是在“构建”世界,而不是在“认知”世界。当我们看到一朵花,会说漂亮,当我们看到一只苍蝇,会说恶心,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形成这些概念的时候,已经而失去了对世界真相的洞察,因为你只是在“构建”世界。如果老鼠在“构建”它的世界,下水道、垃圾堆是它们的天堂,富丽堂皇的酒店大堂则是极其恶心的东西。我们会因此突然陷入沉思.......
感悟太多了,已经无法完全列举,这里的每个感悟,都值得输出一篇文章。后续有时间我会详细输出我在这些问题中得到的收获。
05 静下心来是关键
这本书也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但是我觉得翻译做得不错,一般人看懂还是完全没问题的,当然有过冥想体验,初步了解脑科学和演化的基本知识则更好。
我前后已经看了三遍,你需要的是一边看书,一边是静下心来去感受自己那个非常不靠谱的大脑。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58327/c70c1b7e8e7e4992.png)
当然,如果你有缘听了我的推荐去阅读这本书,有什么感悟欢迎来交流,佛学其中一个优势就是允许“思辨”,我们可以在思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有输入、有反思、有输出、有交流,我想这就是我要的“修炼”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