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冬季节,很多人反馈胸痛,失眠,烦闷等,尤其是以左侧症状更为明显。表现为背痛或者是左肩痛,甚至手麻等,有些人会以为是肩颈病,按肩颈病来冶疗,效果不太理想。有改善,但总是反反复复,那么,你该考虑调整的是心脏的功能了。
秋收冬藏,到了秋冬季,血液会从四肢回归到内脏,那么内脏的功能欠缺或者是经络不太通畅的话,就会出现种种症状。 这就是秋冬季节心梗高发的一个原因。
别再以为心梗是老年病了
说2个身边的案例:
昨晚7点,2个来电未接,早晨8点回过去,未接成为永恒,心梗,年仅48岁
3个月前,身边的一位朋友,下班后友人小聚,10点回家,一睡不起,据其太太说,12点半左右发现呼吸停止,年仅49岁
再看2018年11月12日,疯狂刷屏的82年出生的研究员猝然离世的文章。据报道:周五晚上九点,他回家以后告诉太太,自己很累。太太早上8点醒来,发现其身体已凉,送去急救,已经回天乏力。四十分钟后,医生宣布他疑似心梗或者脑猝死。年仅36岁,最后说的一句“很累”竟成为遗言。
英年早逝,是社会的损失,更是一个家庭难以言说的痛。
心梗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据相关媒体梳理发现,今年以来,金融行业已经有6员大将赫然离世。
3月16日:中邮基金灵魂人物、总经理周克,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年仅45岁;
4月5日:银华基金投资经理张林昌因病医治无效离世,年仅37岁;
5月14日:网信证券上海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陈锦旗在公司加班期间猝然离世,年仅45岁;
7月10日:招商证券研发中心研究总监杨晔突然因病去世,年仅48岁。去世前的6月底,他还在马不停蹄地出差、参会;
9月12日:证监会发审委员李国春在证监会食堂突然晕倒,心脏骤停逝世,时年54岁;
一时间,金融业风声鹤唳,确实,金融行业工作强度大,肥宅多,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为心梗、脑猝死等创造了条件。但究其实质,问题不在于你从事的行业,而在于你是否真正关爱健康,对自己的生活状态做了合理的调整。
如今,随着年轻人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已经开始“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发福”。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增大、缺乏运动、抽烟、平时饿着周末“腐败”,也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共同特征。
不加节制的生活是要付出代价的,由此引发的冠心病和心肌梗死过早地浮出了水面。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心肌梗塞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事实表明:年轻人发生心肌梗死比老年人更危险!
因为年轻人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心脏本身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年轻人心肌梗死的症状、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预后)与老年人不一样,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够。
年轻人突发心梗时往往没有任何征兆,这一点不同于老年人常会出现胸部疼痛、恶心、呕吐、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和双眼发黑等症状。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年轻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较轻微,冠脉狭窄也不是特别严重,唯独这些软斑块不是很稳定,极容易破裂或产生裂纹。一旦破裂很容易形成急性血栓,且发生突然来不及应对。
另外,相当比例的年轻人心肌梗死存在冠脉痉挛,而这在年轻女性中显得更为“脆弱”,需要特别注意。年轻人的冠脉病变相对较轻,因而缺乏心肌缺血预适应。所以一旦发生心肌梗死,症状反而更加严重,经常出现休克、心衰以及猝死等凶险的预后。
所有的这些因素让发病极快的心肌梗死出现在年轻人身上时尤为致命,往往来不及抢救。
“好端端的年轻人,怎么说没就没了”,这也成为了心肌梗死患者亲人们说得最多的话。
拒绝心梗,从年轻开始,从自检做起
1,控制体重
2,适量运动
3,合理饮食
4,充足睡眠
5,稳定情绪
如果发现其中有二项以上不在正常范围内,那么就要特别注意了,可能你已经被心梗盯上了。
关爱健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一种表现。尤其是对于高精专人士,更要特别注意去弥补缺乏养生保健知识的短板。
很多人说了,没时间,没精力等等,其实都是借口,只要你心里有了养生保健的意识,太多方法了:上培训班,这是最低成本最大回报的一种方式;还有,请贴身养生保健师。。。等等,只需花一点选择的成本,然后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养生保健是一生的事情,早进入早受益。防大于冶,那么今天就教大家一招,养护心脏的绝招---郄门穴,尤其是左侧。
中医经络学说;急病寻郄穴
郄门穴正是心脏的卫士心包经的郄穴。
具体操作:
1,如果心脏发生紧急情况,那么第一时间自救或者他救,先寻郄门穴,重手法按摩,点压,效果堪比强心针。为到医院施救争取时间。
2,防患于未燃,平日也要常检查郄门穴,有结节或者条索状,一定要揉开揉散。
3,离穴不离经,郄门附近的区域,异常部位都要处理。
这个穴去年冬天的时候,我就强力推荐大家使用,它的功能远不止此,大家还是在实践中再去体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