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

作者: 吟舟 | 来源:发表于2020-04-12 15:06 被阅读0次

        当烦心事来找我们的时候,请给它时间,听听看它要说什么。

    它常常在告诉我们,外在的变化太快,快到我们慢不下来,快到很多事都被我们忽略,快到常常觉得自己忙不完,” 对于内在情绪、父母子女、不完美与爱,尽管我们走过再长的路,看过再多风景,都始终理不清台湾临床心理师洪仲清,这回带领我们走上一趟旅程,过程中,他解读与解说你我心中的疑惑,引导你我渐渐地放下心中重负,渐渐地看清爱与关系的各种面貌与本质,然后找到与世界和解的方式,看过太多处理孩子情绪的文章,感觉总是千篇一律,你看吧,总是先说出孩子的情绪,再共情之类的,可是当孩子就是跟你反着来的时候,你心中的那股无名火噌的就上来了,脑子里只想着“怎么着你,还反了你了,看我怎么制你”最近有篇文章很火,说到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的时候,心脏受不住去医院做手术了你可能觉得有这么夸张吗,但对当事人来说,就是这么夸张,因为他根本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当情绪爆发时,哪里顾得上什么情绪的词汇,更别说共情了,不是甩手啪啪打几下孩子屁股,就是一顿吼“早就跟你说过了,不长记性是不是”,感觉自己的怒火都冒到外面来了,哪里控制的住,所有的道理说起来都很美好,但臣妾就是做不到于是,情绪文章看的太多,也解决不了真正的情绪问题。

    这次当我读完洪仲清的《给情绪多点时间》,感觉情绪上像是遇到了一股清流,让焦虑的心有了安歇的地方1 、给情绪一个出口,让它流走情绪是你的本能反应,与好坏无关。

    就像硬币有两面性一样,有好情绪就有坏情绪,这是与生俱来的有的坏情绪来时,你觉得根本控制不住,但情绪不是用来控制的,更不用压抑坏情绪,越控制,越压抑,心里的怨气就越大孩子也是一样,当有坏情绪来的时候,就让坏情绪释放出来,情绪是流动的,等释放出来之后,坏情绪也就流走了。

    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处理的好,能够疗愈孩子,也能疗愈我们自己每次遇到情绪问题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如果要是能够由有经验的人引导一下我,孩子和我都会感觉比较舒服。

    可惜,很难有这样一个人,会实时的关注到我们,给我们指引《给情绪多点时间》说到:“如果我们只能靠自己,也没关系,只要自己不放弃,通过苦难认识自己,我相信也有契机”还是需要靠自己的,本来我们的一生,也是在不断的寻找自己,成为自己,我们先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你对自己的情绪稳定性到底有多了解?武志红曾说过自我的稳定性就像一个容器,你的自我稳定性要看孩子发泄给你的任何情绪,你的容器能不能接的住。

    如果接得住,你就是自我稳定性很高的一个人,也会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问题是,你接得住吗?接住,接纳,其实经常要进行很多的反思和自我对话,是需要花时间、花气力的,而且我们也没有办法事事接纳这个世界本来就有规则,我们必须尊重规则,甚至敬畏规则,当孩子破坏规则时,我们就是接纳不了能好好说就好好说,你又不是圣母,不能好好说时干嘛要压抑自我呢,该发脾气时还得发,该吼还得吼。

    比如孩子去咬电线,用手指去扣插座时,乱穿马路时,你看到后抑制不住的大吼一声“不可以”,我觉得挺好。那些道道“走到孩子身边,告诉孩子不能碰,这个危险”,你能做到更好,做不到,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你再努力,孩子也避免不了感受到挫折和痛苦。

    但如果只是孩子跟你想的不一样,你就发脾气,那你是得想想了。前几天看到游乐场里一个3岁左右小女孩在玩沙子,到时间妈妈要走了,那个小女孩就哭,妈妈耐着性子哄,熊孩子就是哄不了,继续哭,那个妈妈忍不住了,一顿吼“你怎么回事?人一多你还赖上了!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孩子一听,不得了,哭的更是撕心裂肺,整个大厅都听到她尖锐刺耳的哭声,于是她妈妈掉头就走,孩子边追边哭,看的那是一个无语别火上浇油,给情绪一些时间,别那么着急非要孩子立刻做出改变,孩子又不是机器。

    在自己情绪爆发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我现在正在发脾气”,感受到自己在发脾气和发脾气不同,前者能够缩短发脾气的时间,而且随着你练习次数的增多,你虽然还是会发脾气,但是很快就会冷静下来。孩子的情绪稳定,全看我们的功力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在自己情绪稳定的时候,教会他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用行动,即使他表达感受了,我们也还能感受到他的撒泼和不讲理。

    有妈妈有疑惑“我家孩子特别爱哭,遇到事无论自己能否解决,不管对错,就是哭!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都不管用”。其实说白了还是,孩子需要情绪出口,在他挫败时一定要允许他有释放情绪的空间和时间,如果这个时候想办法让他不哭,他的情绪就被压抑住了他如果能够很好的释放自己的情绪,并且被你接纳,他的内心就会很有安全感,不是想办法让他不哭,而是帮助他的情绪更健康,所以看再多的情绪文章,还是要先行动起来,行动了,才能感受到改变带来的进步用小小的提示去告诉自己,用更大的心理容量来接住孩子的情绪,你就是在帮助孩子培养他的情绪管理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av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