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03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03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作者: zcl稍等 | 来源:发表于2020-04-11 04:31 被阅读0次

现代人读《孙子兵法》还有没有意义呢?我们为什么要读华杉解读版呢?

豆瓣评分
《孙子兵法》所讲的是如何在战争中取胜的哲学性书籍,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是毕竟我们的古文知识有限,必须要去读现代人解读版才能更容易知晓孙子兵法所传递的哲学理念。华杉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做出了我们许多耳熟能详的广告,他自称是孙子兵法的践行者,所以我们应该听听通过践行孙子兵法而获得成就的人是如何理解孙子兵法的。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纸质版图书腰封上写着“先看封底”,书的后记总结出孙子兵法九条思想精要,我就不一一列出,你可以自己看看此书。孙子兵法总得来讲是一本以强胜弱的书,是一本教人审慎思考,正确判断,耐心等待,合理行动的书。下面我从审慎思考,正确判断,耐心等待与合理行动四个方面谈谈我读过此书的一些感悟。

审慎思考——孙子兵法的价值观

《孙子兵法》的计,不是用计,不是奇谋巧计,而是计算的计,是讲计算,不是讲计谋。把“计”理解为奇谋巧计,是价值观问题。因为那是人性的弱点,贪巧求速,总想设个奇谋巧计就搞定了。这恰恰是孙子反对的。《孙子兵法》不是讲奇计得胜的书,是讲实力决胜的书。

孙子的“计”,是基本面,不是操作面。是最拙的,不是最巧的,“计”,是计算实力对比,对比计算的科目有五项,叫“五事七计”。所以孙子的计,相当于咱们现代管理学讲的SWOT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

中国历史上谁最会用计呢?一说计,就想到诸葛亮。不过诸葛亮的计,恰恰是奇谋巧计的计,不是“五事七计”的计。用孙子的“五事七计”去衡量,诸葛亮就不及格了。道、天、地、将、法,他哪一条SWOT分析能胜过魏国?但他为了一个梦想,一个情结,兴师动众,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劳民伤财,尸横遍野。他要做的事,是唯有冒险,以侥幸才能成功的事,偏他又是天下第一谨慎之人,不打无把握之仗,一看不行就撤兵。那当初又何必发兵呢?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和孔子,都把敬畏心提到了首要的高度。儒家中庸之道,讲究“戒慎恐惧”:戒慎不睹,恐惧不闻,随时警醒省察自己,还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没注意的地方。孙子则把军事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本质提到兵法之首。

可见,做任何事都要有审慎的思考,书中提供不少审慎思考的原则,我就列举三个我认为重要的,其余的你可以通过看书来找到思考的原则。

1.知己知彼,关键是知己;
2.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思考;
3.为自己创造主场。

正确判断——千难万难,判断最难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记载,李世民说:“我读古今兵书,发现关键就四个字,‘多方以误’,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引对方误判,做出错误举动,把破绽露出来。”

学习兵法的痛苦是对方也懂,学习博弈论的痛苦是对方不懂得博弈论。因为兵法是要我赢,对方也懂,就不容易赢。博弈论是追求共赢,对方不懂得博弈论,你能算出双方共同的最优解。他却不懂,不会算,结果把你拖下水两败俱伤。

曹操不仅读兵法,注解兵法,更领兵打仗,可是到判断的时候,他也有对有错。拿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对比曹操的判断力,你更觉得不好下判断。咱们以《三国演义》为例讲讲这两场战争。

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一个多月后,粮草已尽,军心不稳,这时候出来一个许攸,告诉曹操袁绍的粮草都屯在乌巢,可以去偷袭。这个天上掉下的馅饼,是信呢,还是不信呢?就是曹操内部的将领很多人都不相信许攸的,可是曹操亲自带兵去乌巢。结果大家都知道,曹操火烧乌巢粮草,袁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赤壁之战:曹操率军南下,刘表病死,占领荆州,刘备逃亡。曹操叫荆州降将张允和蔡瑁训练水军,这两个人把水军训练的井井有条。接下来就轮到曹操的失误判断。

第一,排蒋干说服周瑜,结果误中周瑜反间计,杀死张允、蔡瑁。

第二,误信黄盖的诈降。

书中提供许多案例,供读者思考该如何下判断,在《经验的疆界》指出,历史不可信,因为历史太丰富了,任何事都能找到支持的论据,也能找到相反的案例。所以轮到自己做判断时,我们该如何是好呢?我列举三个书中给出的方法,供你参考。

1.忠言逆耳利于行,百依百顺有奸心;
2.给别人钱,不是给对方定价,是给自己定价;
3.胜可知,不可为。

耐心等待——不能胜利,就要能等待

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行动才有机会。却忘了事物的另一面:行动必有代价。就像那句常说的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孙子兵法》开篇说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动作就是生死存亡,不仅是战士们的生死存亡,而且是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

第二个观念,胜可知而不可为。探查敌我,便知道有没有胜算。如果没有胜算,你想上了战场再取胜,那是不可为。因为敌人也是身经百战,不是我们喊几句口号就能打败了。更何况口号人家也没比我们少喊。

第三个观念,不要百战百胜,要一战而定。打过来打过去,没什么结果,还要接着打,白白流血,浪费钱粮。那是为将之罪,要看准时机,稳准狠一战而定,解决问题。所以当我们不能取得胜利的时候,要耐心等待,一方面增长自己的实力,一方面等对方犯错误。

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耐心等待的案例。比如司马懿熬死曹魏三代帝王,最终控制朝局,奠定了西晋的基业。战国时李牧守边,等待十年,一举歼灭匈奴,使匈奴几十年不敢南下牧马。

也有因不能等待而导致失败的案例,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急于平叛,斩杀名将封常清、高仙芝,逼迫哥舒翰出潼关而战。长平之战,赵王不能等待,赵括轻举冒进,导致赵国四十多万战士被坑杀,从此一蹶不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一样,许多事需要我们等待。

1.不忘本谋,戒贪;
2.“拙速”,就是准备要慢,动手要快;
3.成功必有大量的、充分的、长期的积累,便能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合理行动——以正合,以奇胜

“以正合,以奇胜”,是《孙子兵法》里被误读最多的一句话。最大的误读就是以奇胜的“奇”,不念“qi”,念“ji”,是个数学词汇,奇数、偶数的奇,古人又称为“余奇”,多余的部分。正兵安排好了,余下来的就是奇兵,关键的时候用。简单地说,就是预备队。

不要一下子把所有的牌都打完了,留一张在手上,关键时候打出去。

可以用足球赛来理解正奇之用,控球的就是正,跑位的就是奇。球一旦传出去,正奇就转换,接到球的变为正,刚才传球的变为奇。正兵攻到边线,对方中路出现空档,胜机出现,传中,禁区内的奇兵转正正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出奇,制胜,射门,进了。

这球场就是战场,到处都是,分分秒秒都是奇正转换。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所以咱们研究战斗,就像研究足球赛。你别以为出奇制胜就是出了奇招就得胜。这世上没有什么奇招,就那几招,人人都知道,就是没人能做到。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可见,战场上不仅要有正奇之兵,还要视情况而定。孙子是极其保守谨慎之人,先胜而后战,没有胜算就不打。可是我们津津乐道的都是以少胜多,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怎么就不能打呢?

这在管理学上叫“沉默的证据”,真正的绝大多数,绝对的大概率事件,都沉默无言,所以你不知道。而那些小概率事件,以少击多居然打赢的,人人都替他大肆宣扬,一千年后你还知道,三千年的例子积累起来,倒显得比比皆是成了主流了。

合理行动,让我想到了一些人加杠杆炒股,看到别人因为投资而财富自由,有多少心中痒痒,手中本金少,就通过加杠杆来增加自己的本金,结果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影响了自己原本的生活。

1.不仅要赢,还要自身变强;
2.该认怂,就认怂;
3.动作搞简单再动手,动手一下子就搞定。

《孙子兵法》就相当于一个宝库,里面有你想要的决策模型,正如华杉所讲,孙子不是教人如何赢的哲学,而是教人如何立于不败之地的战法。孙子所有的思考、分析、判断、谋划、决策,都是围绕避免失败,减少代价,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用计、等待,等待一战而定。

在蜗牛读书上一位书友写到:读完这本书,才发觉成功远没有某些人讲的那么简单,一辈子平平稳稳已然是最大的成功了,如果恰好顺势而为,那真该多谢自己的运气了。

我的感悟:这本书中传达的理念其实我们都懂,正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作者所说的,这些准则早就广为人知,是自然法则,我只是把它们整合起来,通过梳理分析,为人所用。所以书中的道理不是你知道不知道,而是你知道以后有没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读书不要纠结人们有争议的地方,或者说他人的解释,要做到切己体察、事上琢磨、知行合一即可。

成功是可遇不可求,努力修炼好自己,顺势而为之;成功也不需要太多,老干妈靠一瓶瓶辣椒酱年创收几十亿;专注做好自己,爱自己、爱身边的人,发现身边的美,也是一种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3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br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