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思念是不是更动人?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不由想象:
冬去春来,百花争艳,深闺少妇折一枝庭中娇蕊,想寄给远方梦中郎,一同感受春的美好。
她忽然又想到,道路遥远,这暄妍一枝春,难以寄去;纵然寄到了,也已春去花残。
唉,几千年后读来,仍然能感受到温柔缱绻与悲愁无奈的情绪交织。
现在的交通和物流发达了,鲜花也可以远寄万里,收到时仍和刚摘下来一般,却似乎托去的思念没那么深、没那么真了。
思考感情的问题,总是伤神还难思考出一个结果,我还是思考些更“理智科学”化的东西,比如,那开花的奇树是什么花木?
奇树,应是木本了,不一定是大乔木,至少是大灌木类,便不可能是草本的芍药,小灌木的牡丹之类。
诗中明确表示,花季在春天,那又排除了腊梅、木芙蓉、桂花、紫薇这些盛花期不在春季的花木。
“绿叶发华滋”,这句又说明是开花时有嫩叶,排除了梅花、桃花、李花、玉兰这类先花后叶的花木了。
春天盛放,有绿叶相衬的木本花,品类最多是海棠类了,那棵奇树是垂丝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
想着这些,心里闷闷的感觉少了很多,原来理性分析真相可以减忧少愁!
哈哈,突发奇想,黛玉葬花的时候,如果想着落花各有什么品种?埋在土中是腐烂了?还是干枯分解成肥料?这类肥料中是否含腐殖酸……
这么想下去,能治愈她敏感多愁的心病?
![](https://img.haomeiwen.com/i4172186/03a3b8ffa15caf6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