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觉醒》:原来,这就是“匹配定律”

《认知觉醒》:原来,这就是“匹配定律”

作者: 经纬成长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1-16 09:56 被阅读0次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人生会这么痛苦?”

    一个高赞回答说:

    让我们痛苦的,不是我们某个外在的目标未实现,而是我们认为应该的和自己实际有很大差距。

    头脑脱离当下的实际,创造了一个理想中的自己,一个完全不是自己的虚像。

    然后又不理智地让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去附和那个虚构的、根本不存在的自己。

    只有在现实和不切实际的虚像中,找到一扇属于自己的门,才能从痛苦中摆脱,活出更好的自我。

    而学会匹配,就是打开这扇门的万能钥匙。

    认准目标、拓宽眼界,长此以往,幸运的天平一定会向我们倾斜。

    恰如作者在书中写道:

    只要掌握了匹配原则,我们就可以掌握一个适用于万物的方法论。

    1、欲望与行动匹配

    《认知觉醒》中指出: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免于盲目奔波,才能让自己从忙碌中解脱,才有时间使用心智带宽审视自己,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最重要的事情上去。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求而不得,而是我们不断奔波劳碌,却不知自己所求为何。

    听过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一头驴子外出觅食,发现了两堆相距不远的草料,东边是一大堆干草,西边是一小堆新鲜的嫩草。

    驴子非常高兴,跑到大堆的干草料面前正要吃,就想到西边那堆草那么新鲜肯定好吃,就又跑到了新鲜的草料前。

    可这堆草料虽然新鲜但非常少,如果别的驴子把大堆干草料吃完,自己就要饿肚子了,还是回去吃干草吧。

    就这样,它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在两堆草料之间来来回回,最后饿死在了草堆旁。

    如果它的目标明确一点,做选择时就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也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陷入这种选择“怪圈”:

    去超市明明想买苹果,看到梨子打特价就开始犹豫不决;

    明明是想夜跑减肥,却被大排档吸引,没忍住饱餐了一顿;

    本来只想定个闹钟,却不自觉地点开短视频软件,然后刷到停不下来……

    做不到欲望和行动的相互匹配,只会让生活更加忙乱,离目标越来越远。

    正如书中所言:

    真正的行动力高手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的人,而是会想办法避免同时做很多事的人。

    明确目标,分清主次,我们才能找准努力的方向,到达期望的终点。

    2、情绪与眼界匹配

    有人说:

    当你看到更大的世界就会明白,所有的过度敏感,只是因为你对眼前环境的无能为力。

    一个人管理情绪的能力,与他看世界的角度息息相关。

    眼界越宽,眼前的局限就越小,情绪自然就越稳定。

    生活中,婆媳关系可以说是家庭危机的重要导火索,尤其是在带孩子的问题上,简直是“针尖对麦芒”。

    同事王姐经常在办公室抱怨她的婆婆。

    有一次,女儿高烧,王姐要带小孩去医院。婆婆非拦着不让,说用厚被子捂捂就好了。

    王姐跟婆婆解释,捂被子不好散热,小孩会烧得更高。婆婆却认为王姐年纪轻没经验,根本不听。

    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吵了起来。婆婆急得高血压犯了,王姐也落了一身埋怨。

    《傅雷家书》中有句话说得好:“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

    每个人的生活背景、成长环境等都有不同,存在差异也在所难免。

    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问题,那么就容易陷入情绪中,失去客观的思考和判断。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相机理论”:

    两个人即使在同一角度拍摄摩托车,最终也会得到两张不同的照片。

    因为他们各自使用的相机和镜头、像素或对焦点可能都不一样。

    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视角偏误,时刻做好向上升级、向下兼容的准备。

    如果自己的相机更好一些,不妨尝试理解旧相机的老化和不足;

    如果自己的相机过于陈旧,那么一定要意识到自己设备的落后,通过寻找更好的视角、光线,来弥补相机本身的短板。

    不良情绪对于事情的解决没有丝毫用处。

    眼界宽的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应对眼前的困境。

    3、成长与心态匹配

    有人曾问股神巴菲特:

    “这世界上90%的人都想成为富翁,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没成功?”巴菲特回答说,“因为没有人想慢慢成为富翁。”

    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如果一味追求即时满足带来的快感,一旦无法实现,就可能半途而废。

    现实生活里,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下定决心减肥,坚持了三天,见没瘦多少,就又开始大吃大喝;

    想要利用下班时间学英语,背了几天单词,发现根本没记住几个,就把书扔到一边;

    看到有博主出了爆款,就想跟风做自媒体,坚持了几天,觉得没什么点击量就草草放弃……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曾提出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

    在任何领域,想要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大概需要10000小时的专心致志练习。

    只有踏实做好每一件事,努力深耕自己,才可能有所作为。

    奥运冠军张家齐接受采访时曾谈及自己的训练经历。

    在跳水比赛中,女孩只有五个规定动作。

    如果在12岁就学会了这几个动作,那么即使跳到20岁、25岁,训练内容还是这几个动作。

    如果你想成功,每天要做的,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这和作者周岭在书中的观点不谋而合:

    “速成是不可能的。因为能力圈只能一点一点扩大。

    所以只要我们遵循匹配规律,不断在舒适区边缘拓展自己,同时愿意和时间做朋友,那么我们注定可以持续成长,重塑自己。”

    真正的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

    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为短期的失利而一蹶不振。

    他们看重的,是长期的精雕细琢;他们笃信的,是坚持的厚积薄发。

    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只有放平心态,努力扎根,才能持续成长,收获成功。

    写在最后

    人生就像是一座巍峨的高山,爬得越高,就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得越远,就越明白自己缺少什么。

    福格博士曾说:

    愿望是改变人生的绝佳起点,但无论你想进行何种改变,为自己匹配‘对’的行为,都是改善生活的关键。

    的确如此,如果不相匹配,再多付出,也是徒劳无功。

    只有相互匹配,才能少走弯路,走得更对,走得更远。


    作者:瑾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觉醒》:原来,这就是“匹配定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dz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