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阿源今年已游览五个省会,爬过了四座名山,但离“游历全国、爬遍全国名山”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接下来,阿源继续做游历计划,力求完成每年六个省会城市,六座名山的分目标。
阿源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勇敢地挑战自己,不但让他的眼里有光,而且他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年轻。
阿源越活越年轻,不但表现在头上的白发变少了,步伐更轻盈了,而且心也越来越简单。
一个人的本心原本就是单纯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遇到的事情多了,人心就会变得复杂了。
因此拥有简单的心是要修炼的。
《大学》说:“修身先正心!”就是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这与王阳明的“欲修身先养心”有相似之处。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指出“行”是从一个念头开始,而这个念头如果是从良知出发的,那么就是好的,如果渗有私欲,那就是一个坏的念头,要及时修正。
阿源记起一个关于王阳明养心的小故事,
一天,王阳明家里来了一个农户,农户年纪大了,想把家里的良田卖给王阳明,拿钱准备养老。
王阳明不想让一个劳作了一辈子的农户失去良田,所以拒绝了农户的要求,并给了一些银子给农户,农户道谢而去。
第二天早上,王阳明和弟子出游,看到祖屋前一片开阔的良田,想到要是祖屋和这良田连在一起该有多好啊。
这时同行的弟子说:“这一片良田就是昨天农户想卖给您的那一块。”
王阳明一听,懊悔不已。
但随即,王阳明拍了拍大腿,不说话,当场闭目静坐。
弟子们不明,面面相觑。
良久,王阳明睁开眼。弟子问何解。
王阳明说:“我后悔没有买这块良田,是私欲,有违本心,所以要当场把这个不好的念头克掉。”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指出,良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不用学,但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各种私欲蒙蔽的,所以我们要破心中贼。当我们的心中在坏的念头时,要及时克掉,还原良知,这就是养心。
本心就是一个人的初心,也是与生俱来,和王阳明所说的良知有同工异曲之处。
所以阿源很清楚要找回本心,也要养心!
如何养心呢?
阿源有一段时间痴迷于心理学,特别是关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这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们各行其是,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反映人的生物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是“原始的人”;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超我追求完美,代表了人的社会性,是“道德的人”。
阿源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好习惯的培养,在《自我成长公式》中推出了四个自我的论述,以帮助自己养成好习惯。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