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人说“断舍离”有些极端,把还能用的东西不是浪费吗?不是可惜吗?其实,那是你没有理解它真正的含义。断舍离概念背后真正目的是让我们留下切实需要的物品。它不是一种浪费的概念,恰恰相反是为了减少我们日常的浪费。
浪费和可惜其实是两个概念,“浪费”的真正含义:
1.没有被善待
2.没有被充分利用
把没用的东西处理并不是浪费,家里东西明明还能用,却买了新的回来,才是真正的浪费。
“可惜”是对事物的不如人意的变化表示同情、惋惜、遗憾,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受。
往往人们因为觉得浪费而感到可惜。有的人认为在整理过程中,把还能用的东西扔掉就是浪费,这种浪费是可惜的,十分抵触“扔东西”。其实我们从让物品进入家门时的决定就决定了是否是浪费。比如我们买了早餐机,但是其实自己有与没有时间基本上不怎么用,甚至使用一段时间后根本不会用了,这个时候早餐机在家里成了闲置物品,这种不被充分利用的资源的情况就是浪费。但是因为是花金钱买来的,还能用,我们觉得直接处理掉“可惜”了,这种占用空间、占用我们的情感关注、占用资金又不舍得的心理就是可惜。
物品还能用≠还会用,物品=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空间成本+价值成本。
比如清洁卫生或拿其他物品时我们需要花时间把他们搬来搬去(时间成本);
每次看到它总觉得用不上但扔了可惜(精力成本);
占着家里原本不大也不够用的空间(空间成本);
想着买它的时候花了不少钱,还比较新(价值成本)。
这些不能被充分利用的物品牵扯着我们的方方面面,不是更大的浪费吗?
避免“浪费”,且减少“可惜”心态的产生,我们应该在购买前思考以下问题:
这个东西我需要吗?
我能用几次?
对我的意义是什么?(物质+精神)
家中有没有类似的或者可以替代的同类物品?
买来适不适合我家整体环境?
和我家的风格是否搭配?
买来应该放在哪里?
尺寸是否合适?
这样进入家中的各种物品要么是生活真正需要的、要么是能带来身心愉悦的,总之肯定是我们会用到的,而不是在买了之后后悔、可惜、不知道如何处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