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小学成绩困难户如何修炼成国际顶级名校争抢的学霸

小学成绩困难户如何修炼成国际顶级名校争抢的学霸

作者: 犀利岩阿母 | 来源:发表于2018-10-15 15:19 被阅读59次

    找了个写文章的兼职,考核的第一步就是给了个视频,根据视频内容写点东西.考虑到是为了写公号的试稿,就取了这么个博眼球的名字.之所以放在这,是因为视频内容确实给我了一些触动,以下内容是触动的一部分.


    郑翔予,广州华师附中国际部2018级毕业生,收到17所国际顶级名校offer的学霸,SAT成绩1540分,最后选择美国排名第九的杜克大学学习政治和哲学。

    对于不太了解国际教育的人,这些成绩未免很难有直观的印象,为了更加凸显学霸之霸气,请自行对比

    【SAT俗称美国高考,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的一场考试,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分为阅读、文法和数学三部分,2016年改革后写作为选考。】

    想要申请国外大学,并非参加SAT考试即可,除了托福、AP之类的成绩,这只是其中的一项标化成绩,除此之外还要有文书和活动。文书和活动才是最能体现学生能力的部分。也就是说,这名学霸,是集成绩与能力于一身的男子。

    这种豪华版的学霸,我们一般会想到天赋异禀,1岁认字2岁背诗,或者一路开挂直至人生顶峰吧,然而郑翔予小时候被妈妈称为“困难户”,跟学霸毫不沾边。他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成绩很不好,连写字都被妈妈“嫌弃”好慢。

    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做?焦虑?怀疑?还是有耐心有信心,等他长大?

    翔予的妈妈选择让他休学一年,又读了一次二年级,这期间没有责备、愤怒、抱怨,不是报各种速成班揠苗助长,而是给与足够的爱与支持,帮他树立自信心,做内功修炼,“等”他长大。

    当然,痴痴的等就够吗?显然没有那么轻易的逆袭。那就让我们来分解一下,学霸的内功修炼心法吧。

    树立自信心,内化学习动力

    从翔予的访谈过程,我们看到一个自信、阳光、博学又有社会责任感的男孩。

    他只考了一次SAT就再没刷成绩,主持人问他为什么不多刷几次,他说时间成本太高,有那些时间不如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或者阅读来的更有价值。

    他对政治和哲学感兴趣,崇拜甘地,又有自己的思考,主张从民族内部思想出发去考虑政治问题。所以他的文书没有套路化的以个人为出发点,而是以问题为出发点,树立了一个立体的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人文关切的高中生形象。

    他是个时间的“吝啬者“,不住校,不喜欢去外面吃饭,因为——浪费时间。他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而他的学习不是背书、刷题、赚分,而是真正的阅读、实践与思考。

    OK,那么自信和内动力是天生的吗?妈妈做了什么?

    ☆一二年级成绩差,休学,等他长大,树立自信心。

    ☆从小培养阅读习惯,鼓励思考,以兴趣为出发点。

    ☆不压制、不强势,平等对话。

    So easy?那你一定没有经历过一个中年妇女饭后辅导功课的抓狂,殊不知在家长无数次的不淡定之后,我们孩子也在与这种自信和学习的内动力之间,渐行渐远。

    而当我们不再包揽本应属于孩子自己的责任,不再压制他们对热爱之事的欲望,不再高高在上受之以鱼,而是心平气和的授之以渔时,他们也许能从我们平等的目光和关爱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并为之努力受用终身。

    成长型思维的灌溉

    如果说翔予的自信心和内动力是他之所以成为学霸的种子,那么成长型思维就是他的灌溉之肥。

    他的妈妈讲到,让他休学时一方面要帮他树立自信心,另一方面想要告诉他,世界上所有事情,包括学习,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有收获。又是很简单的道理,有木有?但是一以贯之,很难。特别是你明显看到自己的孩子停滞不前、主流的成绩考核中他没有被认可时,你还会相信“成长”吗?

    翔予讲到他在德国游学期间,由于当时网络技术并没有现在发达,跟父母的联系不是很方便,于是妈妈给他寄了一张SIM卡,由于是放在衣服兜里寄过去,被海关扣了。他当时每天用蹩脚的英文和德文与校长沟通,希望他出面跟海关解决这件事,最终实现了目的。他总结这件事的时候说,发现原来虽然自己当时的外语水平不怎么样,但通过努力还是能办成事的。

    试想,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只身在外,语言不通,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是不是就放弃了,毕竟就是一张SIM卡而已。然而翔予不仅拿回了卡,还更加确信了努力的非凡意义。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德韦克教授提出的相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她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比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更有可能在某一领域取得成长和成功。成长型思维强调努力、坚持、策略以及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而固定型思维更看重于天赋、不需努力、结果和害怕失败。

    翔予的妈妈未必知道这个理论,但她拥有成长型思维,也将这种思维模式潜移默化的传给了翔予。所以家长朋友们,不要再盯着孩子的考试成绩了,去看看他们为考试付出的努力吧!不要再夸赞孩子的聪明了,多夸夸他们在做一件事时付出的汗水吧!

    最好的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整个访谈过程中,翔予非常清楚自己的爱好、优势、兴趣点以及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非常努力的朝着这个目标前行。

    一个18岁的少年,已经把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想明白的事儿想好了。

    一个18岁的少年,在同龄人还在说“我妈希望我读法律”的时候,说自己喜欢政治和哲学,选择杜克大学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难民的项目他感兴趣,想去为这些人做些事。

    一个18岁的少年,以后的路或许还有更多的方向,但他此刻迈出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

    这个一上来就强调儿子不是“妈宝”的妈妈,在被问到如何看待他将来可能去中东服务难民的时候,引用了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别离。(英国心理学女博士西尔维娅·克莱尔原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为人父母,不过是陪孩子走一程,等他们有能力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父母的生命中分离出去,父母才完成了使命。

    一个孩子,生的时候无从选择,活的时候,我们父母是不是该归还他们选择的权利呢?这种爱,才是最好的父母之爱吧!


    学霸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学霸不是每个人的终极之路,学霸也未必是最好的归途。

    郑翔予的成长之路给我们的真正启示:

    不是如何能够逆袭成精英,而是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孩子的发展之路,不失爱与向往的砥砺前行;

    不是如何含辛茹苦送孩子进名校,却在毕业后成为一个可以被随意替代的螺丝钉,而是名校加身他却依然清醒初心的成为独一无二;

    不是把孩子塑造成一个精致的可以用价钱衡量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帮他成为有悲悯之心的有价值的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学成绩困难户如何修炼成国际顶级名校争抢的学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ou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