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是古代诗词的一个重要门类。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信往往迁延岁月才能收到,亲朋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情别绪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主题。在感伤之外,诗人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是激励劝勉,或是抒发友情,或是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所以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词浅情深。早在《诗经》里就有以送别为主题的作品,如《燕燕》《渭阳》《韩奕》等。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何逊《相送》、庾信《重别周尚书》等作品,到了唐代,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别是一种昂扬风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一首特殊的送别诗。
首联严整对仗,“城阙”指唐代帝都长安,“三秦”泛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一一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的“五津”指代蜀州,是杜少府将去的所在。诗人站在三秦拱卫的都城——长安城楼上,遥望蜀州为杜少府送行。两地相距如此之遥,不言离别而别意自现。“望”字铺开视野,在心理上也拉近了两地的距离,既然“五津”可望,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气象雄浑壮阔,意境高远。
颔联是散调,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种文体被称为偷春体。“宦游人”在之前杜审言的诗里出现过,如果说杜审言的“独有宦游人”表达的是孤独感,王勃的“同是宦游人”就要旷达得多。诗人与友人同样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这次离别不过是客中之别,又何必感伤。
颈联奇峰突起,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一句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但诗人笔墨高度凝炼,超越曹植了原句。此联高度地概括了纵然关河重重,江山阻隔,然而深厚的友情并不因此褪色,境界宏大,乐观豁达,雄浑豪迈,遂成千古名句。
尾联收束全诗,宽慰朋友作为大丈夫,无需像小儿女那样“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不是我们“宦游人”的所为。“在歧路”呼应了诗题的“送”字,纵有离情别绪,亦不悲凉,为友人壮行,胸襟宽广,豁达洒脱。
全诗意境旷达高远,一洗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语言清新。《唐诗广选》曰:“唐初五言律唯王勃《送薛华》及此诗,终篇不着景物而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对本诗作了极高的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