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9年11月25日,《成都商报》有个报道——李冰还在什邡修了个“小都江堰”,专家建议纳入世界文化遗产。文中所说的“小都江堰” ,就位于什邡洛水的洛口堰(今称“朱李火堰”) 。
(图片为什邡市提供)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守李冰率众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自此之后,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府之国由此而兴。说起都江堰,人们就会想起李冰。但很少有人知道,与都江堰几十公里之隔的四川德阳什邡市洛水镇,还有高景关“导洛通山”遗址工程、大王庙以及李冰陵园等与李冰有紧密联系的地方。李冰为什么会出现在什邡呢?
祭祀李冰的大王庙(下同)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治理岷江水系后,又治理了青衣江、石亭江,赴什邡治理沱江水系和什邡洛水,通过高景关“导洛通山”水利工程,将沱江上游支流洛水分为内江和外江。
成都平原有岷江水系和沱江水系两大水系。沱江的支流洛水水患频发,给农业生产和百姓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李冰在什邡高景关处设计修建另一座著名的水利工程——朱李火堰。远远望去,高景关绝壁千仞,与对面的云盖山左右对峙,形如一道雄关铁门,名叫“瀑口”。瀑口的山形地貌,酷似都江堰内江的宝瓶口,洛水进入瀑口直下,分别注入朱堰、李堰和火堰。
大王庙前的洛水河,远处两山对峙处或为“瀑口”高景关本来是两山相连的,传说当年李冰一斧头劈开了合在一起的章山,形成高耸的大包顶山,还有略矮点的象鼻山,中间开凿出了这条洛水河。其实李冰是采用了“火烧水击”的方法:在洪水到来前先用火烧高景关悬崖峭壁,把山岩烧裂开来,待洪水暴发,必然冲击山崖,山崖轰然崩裂,高景关被凿开。再修鱼嘴,即洛堋(石埂分水岭),东面为外江,主要功能是泄洪,西面为内江,主要功能是灌溉。又在内江上中下段修建朱堰、李堰、火堰。
在洛水开通时,李冰由于积劳成疾,病逝于洛水河畔。他一生对蜀国水利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洛水人民就修建了川主庙、大王庙,永远纪念李冰的功绩,世代怀念这位伟大的水利专家。
民众在祭祀李冰(下同)精美的大王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