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渠水奔流,精神永在(1)

渠水奔流,精神永在(1)

作者: 栗子的栗_1a02 | 来源:发表于2022-12-09 23:10 被阅读0次

    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思政课堂------《渠水奔流,精神永在》。

    在老师的家乡有一个旅游打卡胜地,(视频,几秒钟)是的,它就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10月28日,党的二十大刚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红旗渠考察并明确指示: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总书记的足迹,一起走进红旗渠,重温那段战天斗地的岁月,感悟红旗渠精神的力量。

    (忆往昔)同学们,我们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一切都无从谈起。但是林县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干旱、缺水以及由此带来的极端贫困曾经困扰当地上千年。据史料记载,旧林县连年大旱极度缺水(视频),缺水到什么程度呢?老师来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有的人为了吃水,要跑几十公里的山路,排队一天,直到天黑才能担回一担水。水贵如油,吃水都成问题,他们更舍不得用水洗脸,一碗水要重复利用数次还舍不得倒掉,这就是当时林县缺水的真实景象,他们做梦都盼着赶走这个千年旱魔。共产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林县县委决定带领人民重整河山、引漳入林,彻底解决当地群众的缺水问题,可是在崇山峻林中凌空修渠,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巨额的投入,可是那个时候的国家正处于三年的困难时期,物资极度匮乏,条件非常差,怎么办?效仿愚公自力更生,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炸药自己制,没有技术自己琢磨,在大山深处,在悬崖峭壁上,十万人一干就是十年,十年啊,他们遁迹山林,天当房地当床,冬天寒风刺骨,夏天蚊虫叮咬,甚至还有蛇鼠出没,我们看到吃住的条件真的已经够艰苦了,但修渠工程本身的艰苦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

    修渠,它对落差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按照红旗渠的总体设计,纵坡比要不大于1:8000才能保证渠道的正常使用。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老师来帮助大家换算成米,也就是1米的渠水落差不得高于0.125毫米,工程如此艰巨,可是同学们,我们要知道,当时还没有任何的精密仪器,怎么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林州人民自己制作“水鸭子”这样的简易仪器就代替了制式水平仪,这些平时握锄头和钢钎的手却解决了当时最精确的难题。

    在这些土办法中,都蕴含着林州人民的大智慧,同学们,如果你们来到红旗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每段工程的岩石上,都镌刻着建造者的名字,这些名字来自当时全县的15个公社,当我们伫立河畔就能够强烈的感受到当年那种“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智慧出智慧,有力气出力气”的壮观场面,在那个时候,父子兵,兄弟党,铁姑娘,土专家,一个个英雄群体层出不穷。

    太行山上常有碎石滚落下来伤人,任羊成说:我来!于是,他们腰系大绳,在200多米高的悬崖上飞来荡去。开山放炮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常虎根说:我来!于是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把上千斤的炸药装进一个炮眼里。引漳入林需要将漳河水拦腰截住,截流失败后,党员们说:我来!于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人墙方阵,高唱团结就是力量,拦住了汹涌奔腾的激流。

    在党的领导下,林县人民用十年的时间在悬崖峭壁上削平1250个山头,打通211个隧道,创造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歌曲:劈开太行山,十秒钟)通水了!林县人祖祖辈辈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在红旗渠的丰碑上也镌刻了伟大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看今朝)岁月流逝,但精神赓续。半个多世纪以来,林州人民一路栉风沐雨,续写着红旗渠日志,书写着新的传奇。

    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序幕的拉开,林州人民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新机会。是安于现状还是用自己的双手拼出一条致富之路?红旗渠培养的这一批能工巧匠他们的选择是走出太行山,闯出新天地。数年来,他们为红旗渠故乡挣得了荣誉,多家报纸争相报道。多次荣获“鲁班奖”、“河南省唯一的中国建筑之乡”,林州建筑队享誉全国。同学们,林州建筑队为什么能在全国脱颖而出呢?因为他们再难的工程也能接,再高的要求也能完成。是啊,红旗渠那么艰苦的工程都干得下来还有什么能难得倒咱林县人民?林县人民靠自己打拼出一片天地,但他们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停止奋斗,他们又回到了家乡。乡镇企业遍地开花,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带动家乡人民走出了一条富太行的新路。进入新时代,林州人民坚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与祖国同频,描绘出一幅美太行的恢弘画卷。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不论是十万大军战太行还是建筑大军出太行,亦或是返乡创业富太行,百万人民美太行,这些成就的背后靠的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拼劲和干劲儿。红旗渠精神早已镌刻在林州人民的骨子里,指引着他们在新时代仍然艰苦奋斗,不畏困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渠水奔流,精神永在(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ost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