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多渴望成功,就有多害怕失敗。 我不知道這個成功的標準是誰定的,但我可以肯定,如果一個人,因為別人都有,所以她也要有,她對於成功的評判標準一定是可疑的,她不知道自己是誰,需要什麼,才會想要跟別人一樣。
跟別人一樣,就是一種攀比心,它是現代人焦慮感的主要來源。 我們很容易了解到自己的痛、弱、苦等不夠光彩的一面,卻很難全面地了解別人,所以經常會覺得別人
所擁有的,正是我們所沒有的。
可是,這樣一個循環下來,我們並沒有成為更好的自己,更不會變成別人,而是成了一個焦慮、敏感、抱怨的自己。 我們每天忙忙碌碌,有多少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喜歡或者應該做的;我們對自己的不滿意,有多少是真正有必要改變與提升的,有多少僅僅因為別人都在改變或者別人似乎比我們更好?
當我們期待改變自己的時候,是從每一件小事踏踏實實做起,一步步變成更好的自己,還是每天刷著那些比自己優秀的朋友的微信朋友圈,心裡一萬個聲音在問,憑什麼是他?
不要把成功想得太偉大,也不要把失敗想得太可怕。 絕大多數的我們,其實都可以幸運地過著不怎麼成功,卻絕不失敗的人生。 有自己的小出路、小幸福、小快樂,沒有大富大貴,卻有平平安安,沒有驚心動魄,卻是有驚無險。
在我眼裡,世界上有千萬種成功,卻只有一種失敗,那就是總想活成別人那樣。 一個人如果要做自己,首先要認清自己。
認清自己的種種局限與不足,懶惰與無能。 其實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只是別人的,你看不到罷了。
人類大部分焦慮是來源於對自身的不認可。
我們覺得自己應該有更美的身體,更出眾的工作能力,更值得期待的未來,卻並沒有耐心與毅力去實現它。
人生的際遇不同,冷暖自知,過得比你好的人往往比你努力。
不是鼓勵人人都努力,而是如果你不想努力,就接受不努力的結果,這樣才公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