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石鱼
宝宝爱你们哟正如从没听到过父母说爱我一样,我也从来不曾当面跟他们表白过爱意。说起来这并不意外,毕竟我生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而大部分传统家庭的教育都不把爱放在嘴上嚷嚷。
我上高中开始寄宿,每个周末回家一次。那是一个急于独立的年龄,似乎上一秒脱离父母的掌控下一秒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周五晚上最值得期待,一家人完成一周的劳作和学习聚在一起吃晚饭。但凡孩子爱吃的家常菜,做父母的总是牢记于心。
我父母也不例外。每次母亲都会就她的拿手菜询问我们咸淡是否适中,比上几次手艺如何。我和父亲习惯了默默享受母亲的辛劳付出,一味顾着满足口腹之欲点头不语。母亲笑盈盈地说我们吃相难看,一边又不住地往我碗里夹菜。
有一种简单的母爱,就是永远希望孩子多吃饭。可能母亲自己都没觉察到,从我儿时记事开始到现在,她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多吃点”。
记忆中相比母亲的关爱形式,父亲的情感表达是很内敛的。小学时读到连环画里有些爸爸们用胡子渣蹭孩子的脸蛋觉得特别稀奇,心里觉得父亲可能也会这么做,但实际上他从来没放下长辈的架子跟我嬉皮笑脸打打闹闹。
脑海里翻来覆去的温馨片段就是六七岁时村上放映露天电影,父亲背着我挤在人群里,几乎每次我都等不到结束便早已趴在父亲背上呼呼大睡。
那会儿觉得父亲的肩膀就是大山,结实安全,温暖牢靠。后来再大一点,自己就会不好意思再要背要抱,渐渐父亲也开始走唠叨路线,多穿点,多吃点,早点睡。
高中开始寄宿也意味着开始有生活费。父母给的钱虽不很多,但精打细算的用,一个月下来还是有所积余的。三年书读下来,毕业那年终于攒够了给父亲买一件格子呢外套,给母亲买了一只手提包的钱。
回想自己读书那几年,父母平时劳作除了满足平时一家的日常开销,一年忙到头不论挣多挣少,每逢春节,总是给我添置新衣物,而临到他们自己则是能省就省。
这些年家里重建装修,东西搬来搬去少了很多。父亲最常穿的还是那件陈旧的格子外套,母亲出门少,那只手提包几乎没怎么用,劝她送人,她总说留着看看也好。
可能家人之间的爱就是深沉得难以表达,又浅显得一目了然。
我现在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可父母依然视我如娃,
我好像可以轻易地在朋友圈写下“妈妈,么么哒”,
却无法鼓起勇气调皮地对他们说“爸妈,亲亲吧”。
每次给父母电话,连自己都不可思议地反复说着,你们多吃点,穿暖点。每次回家,看到他们吃得多,睡得好,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喜悦和心安。
也许,家本身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存在,和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