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今年有一个小目标,阅读100本书。也就是平均一个星期看两本。
本来这个小目标,感觉并不算太难,毕竟我能3~4小时看完一本书,但过年期间刷了一下朋友圈,发现叹号大神居然能一天看10本以上的书,过年期间7天看完42本,简直把我惊呆了。
所以对他的阅读方法非常好奇。
过年之后,他的读书营开始了第1期的内测,不过并没有公开招募学员,有点遗憾。
好不容易等到第2期,看到他在朋友圈里发开营海报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就报名了。
期间有跟他沟通,发现自己之前读书快,全凭以前基础打的好,完全没有技巧可言。
阅读的速度并不是由眼睛移动的速度决定,而是由过去已知信息的积累来决定的。
也就是说我们不是用眼睛来看书,而是用知识来看书。
之前在没有用过任何技巧的情况下,一本书从第1页看到最后一页,能保持在三个小时左右的速度已经很快了,但是这个速度,很难再进一步提升。
但是叹号大神的方法却能在45分钟左右看完一本书,而且还有满满一页的笔记。
这中间肯定不是“看书”速度的差别,而是阅读方法根本性的颠覆。
过程
第一阶段花了三天的时间分解练习三个步骤。
第二阶段用微信语音的方式,在微信群里带着我们一起用完整的流程走完整个流程看完两本书。
基本掌握方法之后,第三阶段就开始10天的挑战期。
我用最后三天完成了30本的挑战,最终定格在54本的记录。
感受
我觉得速读跟速记一样,是一种加速的技能,可以让我们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很多书感兴趣,很多领域感兴趣,但时间和精力有限。
如果读一本书需要五个小时,了解一个领域需要十本书,可能想要尝试的时候就会有压力。不知道投入的时间是否值得。
速读让启动成本变得很低。
速读和精读不是对立的。应该起到互补的作用。
别人都说好的书单不一定每一本都适合你,经典著作也不一定每一章都对你有用,还是自己亲力亲为去尝试比较好。
速读更像建立一个自己的知识地图。
找出最需要最适合你的,再精读,再思考,再实践。
那张结构图,就是地图,多几本书,也可以按领域变成主题结构图。
看书的速度跟吸收的速度不是成正比的,有一些书我几年前看过,现在再看印象也不深,不如多看几遍。有些经典也是常看常新。
有那张结构图,复习起来就快多了,几分钟回顾一遍,脑海中的知识才有机会被唤醒,碰撞产生火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