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凤雨
01
昨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趁着休息时间刷了会知乎。在上面看到了一位父亲写给即将上大学的儿子的一封信,这样的文章并不少见,特别是在刚开学这个节骨眼上。
可是文章中的一句话触动了我,让我对这封信印象深刻,并随手转发给了身边的朋友。
信中,父亲说:大学可能比高中孤独,没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千万不必追求合群,就算所有人在宿舍打游戏,所有人去网吧通宵,所有人都逃早课,你也要坚持自己。
坚持做自己,说来简单,真正有勇气这么做的人寥寥无几。
02
大学生活是丰富的却也是孤独的,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在我心中大三一直是十分神圣的一个阶段,庄严而沉重。自然而然,在假期的时候,我患了大三厌学恐惧症。带着这一心理极不情愿的开始了大三的学习生活。当我在校园中看到大一学弟学妹们身上存留的稚气时,记忆将我拉回了两年前。
彼时,我也是满身稚气的新生,对大学向往更多的则是迷惘。学长学姐们说这是常态,可我依旧恐惧,不知何为大学?
也曾暗自敬佩学长学姐,羡慕他们什么都懂的样子。而自己则每天忙着各种组织和社团的面试,恨不得把所有新鲜事物都尝试一遍,唯恐自己错失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面对新生活时,有着憧憬亦有胆怯。
所以,相比与那时的畏缩与莽撞,我更喜欢如今的负重前行,那是目标所带给我们的力量。让我们有勇气坚持做自己。
03
我经常独来独往于宿舍,食堂,图书馆和自习室之间。为此,我也曾质疑过自己是否人缘不太好。可是《认知突围》里的一段话帮我彻底抹去了对自己的质疑。
人缘分为两类:劳动性人缘和资产性人缘 。
劳动性人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好人,时常为别人提供帮助才换来了别人的认可,获得了较好的人缘。而资产性人缘即便不施与恩惠也会有一堆人围着他转,因为他身上有别人想要的资源,换句话说就是有值得“图谋”地方。
劳动性人缘在大部分情况下是被动的,受环境裹挟,一旦帮助停止,前期积累的好人缘也会随风飘散;而资产性人缘则拥有主动选择的权力,人人都想跟你建立关系、交换资源。
这么解释可能很多人都不喜欢,觉得这样做很势力。可事实就是如此,正如书中所说“势利”是贯穿绝大多数人类行为的始终的。
04
我很喜欢刘润说过的一句话:“人脉不是有多少人能帮助你,而是你能帮助多少人。那些或许能帮助到你的,不是你的人脉;你给予过帮助的那些人,才是你的人脉。”
相信这句话你也不陌生。
正如很多知名人士所传达的观点一样,都旨在告诉我们: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在困难面前自救,而不是外求。
质疑自己的人缘是没有道理的,相反,我们要去问自己:为什么我还不够优秀?
我曾在微博里看到这样一张图片。
勇敢做自己我认为十分有道理,时间就像沙漏,会将我们周围的人一批批过滤掉,剩下的多半会与你成为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挚友。
05
大二下学期是我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那时我刚开始写文章。虽写的不好,总得也在不断进步。此外,我的大学生活并没有太大变化,可我的内心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在此之前,我一直在学校的电视台和党宣新媒体工作室工作。任务很多,接自触的人也很多,我每周都要逃几节课去拍摄、采访,完成剪辑工作,可我依旧觉得自己的生活单调、乏味。
为了提升写作的基本功,我参加了怀左学长开的写作训练营和怡安学姐组织的社群。结识了一群同样热爱读书写作的小伙伴,六个月的时间里读了四十多本书,在一年之前,这个数是我想也不敢想的。
并且十分有幸的加入了[怀左]精品读书群,每天都会有小伙伴在群里与大家分享自已在读的书,看过的电影。若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大家也会十分热情为你解惑。
虽然我不经常水群,却是十分喜欢群里面的氛围。大家在一起讨论自己喜欢的书,也会去看小伙伴推荐的书目。
写下这段话的一刻间,我觉得自己是十分幸福的。在心中感慨到:”我终于找到组织’了”。
所以不要再质疑自己是否合群,更无需质疑自己的人缘,我们要勇敢的相信不久后的一天我们就会找到自己的“组织“。
流年笑掷,未来可期。我们要做的是勇敢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