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等级制度的信赖,是日本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国家关系时所持的观念基础。只有通过具体记述他们的国民制度,如家族、国家、宗教生活和经济生活等,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人生观。
5.平等是美国人憧憬的美好世界的最高道德标准。
7.日本人的礼节决不是空洞的仪式,而意味着施礼者承认对方的权利,受礼者承认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责任。立足于性别、辈分的不同和长子继承权的等级制度,构成了日本家庭生活的基础。
9.在日本,辈分、性别和年龄的特权是如此之大。但是行使特权的人并不是专横跋扈的独裁者,而是以一种被委以重任的心情行事。
11.国内许多地方也都竟相按中国样式修建起雄伟的寺院和庙宇。天皇采用了使节从中国带回的官职制度和律令。在世界历史上很难找到一个主权国家会像日本那样如此顺利地有计划地引进文明。
14.中国通过科举授予的官职,在日本被授予世袭贵族和封建领主,并成为日本世袭制的内容之一。
16.日本人喜好并依赖周密的行动“地图”,他们有着颇能令人信服的理由,只要人们循规蹈矩,这张“地图”就会给予保证;它允许对不当侵略提出抗议,并可巧妙地运作为自己谋福利。“地图”要求相互履行义务。十九世纪在德川幕府崩溃时,日本没有一个集团提出要撕毁这张“地图”。
18.天皇形同虚设。由于将军在礼仪上还要由天皇任命,所以保留天皇的位置。天皇没有任何政治权力。实权由幕府掌握。幕府本为大将的军官之意,后指将军的政府。
20.幕府对那些不服管的藩行使武力来确保统治。封建领主,也就是“大名”拥有武装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们按主君的命令挥刀拼搏,在动荡的岁月里常常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征讨那些拦路的藩主和篡位的将军。
22.在十六世纪内乱就像瘟疫一样四处漫延。伟大的武将德川家康经过几十年的征讨,击败了所有对手,于一六○三年成为德川家的第一代将军。一八六八年废除天皇和将军的“双重统治”之前,德川家世袭将军长达两个半世纪。漫长的德川时代,是日本历史上最值得注目的时代之一。整个德川时代始终维持着武装和平,实施对德川家有利的中央集权制。
24.这些领袖的魄力以及弱点都可以从传统的日本性格中窥见,而揭示这一性格的历史延革正是本书的首要目的。
26.但是“义理”既非中国孔孟之道的产物,又非源自东方佛教。它是一种日本的概念,如果不对它加以考虑,就不可能理解他们的行动方针。
28.忠诚是对主人的“义理”;受侮辱时复仇则是对自己名誉的“义理”。在日本,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30.日本人说,侮辱、诽谤或失败,只要得不到报复或清除,“社会就会天翻地覆”,有德之人必须努力使社会再次恢复到平衡的状态。报复是人们的一种德行,并不是由于人们本质的弱点引起的不可避免的邪恶。
32.日本人看来,在自己所属的世界上能够受到尊敬,这就是最大的补偿。而且,“不懂义理的人”至今仍被看作是“
33.但在日本人看来,在自己所属的世界上能够受到尊敬,这就是最大的补偿。而且,“不懂义理的人”至今仍被看作是“可鄙的人”受到朋友的鄙视和排斥。
35.日本人不认为满足自己的欲望是罪恶。他们不是清教徒,他们认为肉体的快乐是值得培育的好事。他们追求并且尊重快乐,但是,快乐必须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快乐不将侵入人生的重大事件的领域。
37.甚至男女间肉体上的吸引,有时也受到极大的限制,几乎不对家庭生活的圆满进行产生任何威胁。这些国家的家庭生活与男女之间的性爱,完全建立在不同的基础之上。
39.吃饭,也同暖身、睡眠一样,是作为一种乐趣要尽情享受的休息,也是为了锻炼必须进行的修行。
41.殉情是日本人喜欢读、喜欢谈论的主题。十二世纪的《源氏物语》是一部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部伟大小说媲美的、描写浪漫恋爱的杰出小说,
43.有续妾能力的只限于上流阶层的人士,但是大多数男子都有过一次与艺妓或妓女玩乐的经验。这种玩乐完全不用顾忌。
45.日本人的人生观,是通过他们在忠、孝、义理、仁、人情等方面的表现反映出来的。
47.在各种文化的人类学研究中,重要的课题,是区别以耻辱为基调的文化和以罪恶为基调的文化。在提倡道德的绝对标准,依靠良心启发的社会,可按罪恶的文化(guilt culture)下定义。
49.在以耻辱为基调的社会文化(shame culture),人们从来就没有向神坦白的习惯,只有祈求幸运的仪式,并没有赎罪的仪式。
51.真正的以罪恶为基调的文化,是基于内在的对罪恶的自觉而实行善行,与此相对,真正的以耻辱为基调的文化是由外面的强制力而实行善行。耻是对他人的批评的反应。人们由于在人前受到嘲笑,或者遭到拒绝,或者自认为受到讽刺而感到耻辱。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耻都是强大的强制力。但是,要真正感到耻辱,实际上必须有别人在场,或者至少自认为有别人在场。但是,在名誉就意味着按照自己内心的理想而行动的社会里,人们对自己的恶行,即使没有人知道,也仍为犯罪意识而苦恼,因此,他希望通过坦白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
53.日本人则把耻辱感作为原动力。他们认为,不遵循既定的善行路标,不在各种义务之间寻求平衡,对可能发生的偶然事件不能预见,这就是耻辱。
55.局外人必须考察人们如何教育子女,才抓住了任何民族生活的一个主要线索。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更清楚地揭示了他们的民族对人生所持的看法,我们对这些看法至此为止还仅限于了解到成人的范围。 第十二章 孩子的教育 日本人哺育幼儿的方法,恐怕与善于深思熟虑的西方人所想象的不同。
56.在任何文化中,传统道德的约束力都不仅通过言语,而且通过长辈对孩子的态度流传给每一个下一代。局外人必须考察人们如何教育子女,才抓住了任何民族生活的一个主要线索。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更清楚地揭示了他们的民族对人生所持的看法,我们对这些看法至此为止还仅限于了解到成人的范围。
58.日本人便以最大的束缚加在了处于最活跃的生产期男女身上。但是,这并不表明要终生施加这种束缚。幼儿期和老年期便是“自由的领域”。
60.不言而喻,在近代日本的中学和军队中常见的这种状态,起源于日本自古以来有的嘲笑和侮辱的习惯。
64.从日本式的意义上说,日本人依然将重点放在易于生锈的心中的刀不生锈上。按照他们道德的语法,即使在更为自由、更为和平的世界上,刀依然是他们得以保存的象征。
66.均衡。他们在新局面下,必须学到新的强制力量,而且变化是昂贵的。做出新的假定,树立新道德,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西欧各国不能以为日本国民一见到西欧的道德,便会立即采用并变成自己的东西,而且,也不能以为日本不可能再建立更加自由、更加宽容的伦理。居住在美国的后裔们,已经丧失了日本道法的知识和实践。在他们的血统里,不存在任何使他们严格地墨守他们父母出身国——日本的习惯;同样,居住
68.在增大这种精神自由的过渡时期,日本人将依靠着某些古老的传统道德,不丧失平衡,安全地破浪前进。
70.日本人当着采取一定的行动方针不能达到目标时,便认为犯了“错误,”一个行动如果以失败告终,就要当作失败的主张被抛弃掉。他们性格决定了他不会永远执拗国权失败的主张。日本人说:“后悔是徒劳无功的”。
72.在麦克阿瑟元帅指挥下实行的美国对日本的管理,承认了日本人这种向新的方向转换的能力。没有使用给日本人屈辱的强制手段阻碍他们的进程。如果按照西欧各国的伦理,即使我们强制实行了这种手段,在文化上也是无可非议的。因为,按照西欧伦理的信条,侮辱和刑罚是使做坏事的人认识到罪恶的社会性的有效手段。承认自己有罪恶,是他悔过自新的第一步。但是,如前所述,日本人对此有不同的想法。按照他们的伦理,人们必须对自己行为的结果产生的一切事态负责。
74.当日本人自以为受到侮辱时,就要报仇。尽管西欧的伦理强烈谴责这一信条,但是,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成效,如何取决于美国在这一点上能否谨慎克制。
76.这是因为在日本,社会压力对个人的要求太多了,无论日本人愿意主动承受这些压力。要求他们抵制住感情,抛掉欲望,作为家族、团体或国民的代表面对社会。事实证明日本人能够经受住这一方针所要求的一切自我修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