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临证指南医案》,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叶天士。虽然我不懂中医,不识草药,更不通古文(我是为了什么要买这本书来着?),但是啊,看这本书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体验。
所谓医案,简单讲就是医生记载的看诊用方记录,也就是笔记吧。比如说我今天诊治了一个人,给他用了一个方子,大家约定好了先喝十天药再看看。那么我就把今天他的情况记录一下,然后附上我开的方子。这样等十天后这人来了,我不用担心自己忘了这人是谁,他报上名来,我一查就可以轻松对比轻松诊断。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成不了一代名医了,so easy!
医案就是这么个神器,以前的大夫传授弟子的时候各种著名医案都是必备读物,自己的医案也是要给徒弟拜读的。可以说,医案的博大精深之处远远不止记载而已,大夫用方时的思考、思辨,对疾病的判断和把握,对病情的体察和心得,均可由医案窥探一二。
其实《临证指南医案》并不能算是叶天士写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很忙⊙﹏⊙b。。。忙到没有时间著书立说,所以这本书是后来人整理的,但内容可全是叶大夫的干货好料!内容也很有启发性,嗯,启发性!
比如我今天想仔细说说的一条,是书里“中风”部分的一个案例。
原文摘录如下:
俞氏。寡居一十四载,独阴无阳,平昔操持,有劳无逸。当夏四月,阳气大泄主令,忽然右肢麻木,如坠不举,汗出麻冷,心中卒痛,而呵欠不已,大便不通。诊脉小弱,岂是外感?病象似乎痱中,其因在乎意伤忧愁则肢废也。攻风劫痰之治,非其所宜。大旨以固卫阳为主,而宣通脉络佐之。
这个寡居的俞氏十四年来操持家事,没有好好休息过,四月的时候,阳气大泄,具体是为什么泄了阳气不得而知,然后她就右边肢体麻木,举不起来了,还出冷汗,麻冷麻冷的,心脏还疼的不行。看着感觉这人都要死了,但是她还一直在打哈欠,还要大便,结果还拉不出来……这是怎么个情况呢?我没有见过中风发作的人,但是窃以为,为什么还要大便呢?心脏不是很疼吗?怎么上的厕所……好吧,我是外行。
然后这时候家里人肯定急疯了,于是找到了名动天下的叶神医,叶大夫也不来虚的,上来就诊脉(废话,难道去开化验单照核磁吗?),脉象显示小弱,然后叶大夫就怀疑是不是外感呢?怎么能是外感呢?这种病明明就是痱中嘛,似乎就是痱中没错了。说到这个痱中厉害了,这是叶天士自创的名字,这名字显示出他对于中风病因带着自己深刻且独特的理解,这里不加赘述,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搜下论文。至于原因嘛,应该是Ms俞思虑太重,忧愁伤神多了,胳膊腿就因此废掉了。这是得多忧愁才能废了胳膊腿啊!
接下来叶大夫又补刀,“攻风劫痰之治,非其所宜。”也不知道这是他自言自语呢,还是看了之前大夫的方子表示的不赞成呢。读到这里我认为应该是后者,因为之前俞氏还要大便来着,时间上感觉就没问题了。嗯,意思就是,俞氏家人估计在叶天士之前还给俞氏请了其他大夫来,而其他大夫的诊断应该就是传统的''攻风劫痰之治",对此,叶大夫表示不合适啊不合适。
反正他最后又把自己下方的理念简述了一下,“大旨以固卫阳为主,而宣通脉络佐之。”简单讲就是巩固阳气精气,疏通脉络吧(专业解释可以求教度娘)。这两句就是我们说的医案中对病情的思辨思证了,你们感受一下。最后到底俞氏治好没?谁知道呢……(叶天士真是神医啊!)
从这个案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人生哲理:
1、单身似乎可以,寡居太久还是不要了。
2、操持没问题,要保证劳逸结合。
3、夏天时可以温和进补,免得发生阳气大泄如俞氏这种惨事。
4、中风之后很可能会一直打哈气,所以见到身边有人一直打哈欠,一定要提高警惕,必要时记得及早拨打120!!!
5、病历本很重要,大家要重视。
6、不是每个大夫都叫叶天士,遇上一个好心点的,就好好待他吧,以后庸医会越来越多,谁也杀不尽的。更何况现在的医患冲突矛盾这么激化,从长远看损失的是绝大部分患者的根本利益。所以,做人还是和蔼一点的好。
7、最重要的一点,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心情舒畅,百病从消。
总而言之,大家还是注意身体,修身养性,遇上什么事都别忧愁太过,免得废了胳膊腿。一个叶天士百年难遇,就算侥幸和神医生在同一个时代,大部分人也没什么机会见到神医的。所以,自己惜命比什么都重要。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