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立下的flag把李老师的初级研修课程视频全部听完,放松了很多天了,今天阳光灿烂,先生去参加曾经海尔兄弟的聚会,我一边搞卫生一边听视频课,感觉不错,把收获随笔记录下来。
痛苦会让人上瘾,因为会让人感到快感;
刻骨铭心的往往都是记忆中的痛苦,而有多少幸福的往事让人刻骨铭心的呢?
昨晚做了一个奇怪的梦,醒后我觉察到自己内心真的要与那个背影和解了。没有了痛,也没有了苦,心中会感觉到“疼”,从心理到生理,生理上的“疼”意味着我开始能感受他人的感受,体会到他人在当时出境中的表现与心境。
当我们看待事情能做与情绪分离,理性就会高于感性了。
除夕吃饭,二弟对于刚上大学的侄子,估计心中是有骄傲,当说出来的都是带着情绪的语言。
嫌弃儿子努力不够、玩游戏多了、花钱多了,放假回家也是黑白颠倒玩游戏要不就出去逛。高中他一听到手机就害怕,三天两头被校长找……
看着侄子长大,在这样的家庭里,经历青春期叛逆后考入大学的侄子,个子长高了,身体因为练体育越来越健硕,对学习与生活也有自己的看法。
我能做的就是不停表扬侄子,表扬他身上的闪光点与优点,期望一点点肯定能让21岁的小伙子感受到被看见。
李老师讲到“担心就是诅咒”,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墨菲定律,投射性认同。
六岁的小侄女在说到哥哥时,哥哥不听话、乱花钱……那语言跟二弟一摸一样,可见人的记忆更容易记住不好的。
“那哥哥有什么优点?”我问。
小侄女不知道什么是优点,我打了比方,哥哥身上有没有让她感觉到好的。小侄女说不知道。
记忆就是对过去的重复,一个孩子的记忆,更多是与养育环境的互动产生的。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还是人生不如意十有一二?
人性是善还是爱的?
自尊=成功\抱负
如何让自己幸福值提高呢?
昨晚翻看自己2020年文字记录,两年的时候,我还是那个我,但不同的是我脑子里的认知方式在不断迭代。
曾经的痛苦没有了,拧巴的也舒展开了。
听课时,女儿起床说她要去苏州三天,我听了第一反应就是好呀。
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自己可以独立出行,出去多走走多看看是好事。
“知识是对现实高度的概括,我们学那么多知识,却依旧拧巴,是因为缺乏在现实中的实践与体验。”我深以为然,有机会支持孩子出去多看多转,把知识转化为对生活更好的体验,做个活生生的人。
女儿自己收拾好行李,打了车就去火车站。说自己还买了数码小相机,不需要人给自己拍照。她小学时去过的苏州,她没有什么印象了。
她说她要去苏州城隍庙去拜一拜。
我说心诚则灵,佛不渡人人自渡,2022年你要发起。
自己查了飞机到上海的,不如做火车方便。
看到一个人的情,想到一个人的欲。
既然GPA 的分数已成定局,过去的已经过去,但期待一个好的结果,说明心里还有强烈的动机上个不错的大学,求求神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生活不是一条直线,是在波浪起伏的复杂中进行的。
“始于自知,保持觉察,终于习惯,形成习惯。”
我发现自己可以做到反思自省,做到保持觉察,在形成习惯的路上。
能够跳出来看待问题,做到事件与情绪分离,也能逐渐接纳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无能,减少了内耗。
人的一生都在修行,实际就是修心。
此心就是只一个人的心智。
“觉察→觉知→觉醒→觉明→觉我→觉悟→觉道”
每年进步一点点。
足也,幸福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