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李老师课的笔记(3.30)

听李老师课的笔记(3.30)

作者: 心语花香 | 来源:发表于2020-03-30 11:11 被阅读0次

 

  大家是非常优秀和卓越的企业家,优秀是在常态下超常发挥,卓越是在非常态下的正常发挥。

一、什么是心理  通过做拍手活动明白感觉是一种心理体验。举例声音、色彩、饥饿等感觉都是心理现象。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见,进门是首要条件,在门外边你再努力再用功也是很难收到好的结果的。还有句话叫“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懂门道,不懂门道想做好一件事只能变成一场热闹。今天我就努力用最快捷的方法教会大家用心理的角度思考,看人、看事,继而调整情绪。

我用三个问题就能知道你在单位上过得怎么样,咱们来试试。第一个问题:你的单位怎么样?比如你说不怎么样;第二个问题你的领导怎么样?你说更不怎么样;第三个问题你的同事怎么样?你说都不怎么样。如果这三个问题你的回答都是不怎么样,那有一条是肯定的,你这个人不怎么样。你可能会说单位不怎么样是有理有据的,会举出一大堆所谓的客观事实,可是你要知道,单位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做事态度方法不同,付出和收获不同,那只是你一个人的客观事实。我们再次回顾这句话“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无论怎样表达,你都是在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你自己的风景。为了更深入地体会下面进行一个投射测验。“疫情期间,我把什么样的生活过成了什么?”生活就在那里,诗还是狗屎回应可以不同。

二、如何识别情绪、管理情绪、稳定情绪

看人看心,有句话叫知人知面不知心,看人技术首先是看眼睛,说话的时候正对着他看着他的眼睛说话,一对眼睛就能马上发现这个人是活人还是死人(这里的死是心理层面的死)。比如说你跟那个正在玩手机的孩子说话,孩子俩眼紧盯着手机,那他对手机来讲是活的,对你来讲就是死的。你说什么都是不入耳更不入心的。那你就吗也别说了。现在大家看着我,(挥手)看到了什么?不是手动是心动,要是你的心死了我再挥手我还是不动。今天我讲课讲的什么不重要,讲到你心动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心对我是死的,那我讲什么都没用。我们做管理或者做销售,要学会让对方心动,只有心动才能在心理上发挥作用。所以当我们内心不平静的时候要明白“不是风动是心动”你的孩子玩游戏为什么不听,因为他的心在游戏中。佛教的“信-愿-行”,第一个就是信,信就是心动,心动才能行动。信则灵,动则诚,这是实现目标的基础。仁者心动,宗教解决了心动的问题,却没告诉我们心从哪里来?

    心动来自和世界的互动。那么在互动中只有深入观察思考,接近真相的人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心管理好情绪。说白了就是能看见一切。很多人都是看而不见。看是动作,见指的是见地。一片叶子落下来,你看见了什么?树叶落地,可是就有人看到了万有引力,有人看到了风的存在。所以当我们再看人看事的时候,除了看,还要见,见到背后的真相。

      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说话时先判断对方心理的死活,然后看着眼睛说话,见到说话者背后的情绪和想法来自哪里。

    活人的心理状态有四种:健康的、不健康的、不正常的、死亡的。这里要告诉大家,疫情期间有的人情绪状态就是不正常的。正常心理的符合三条标准:1、主客观是否一致;2、知情意一致。认知和情绪协调;看见好朋友很喜欢她就愿意接近,觉得这个人不行就知道躲闪。高兴就会笑,难过了就哭等心理和行为是一致的,和外在环境是协调的。3、人格稳定。小气的保持小气,大方的一直大方,性情急躁不稳定的坚持狗一阵猫一阵的。

      在正常的基础上再判断健康还是不健康。健康-不健康-正常-不正常-死亡。有了初步的判断我们在沟通中就可以区别对待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分别的关键是看清对方是人是鬼,才能避免伤害自己。其实这是非常难的,难到什么程度呢,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人都分不清,还得指望孙悟空才。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才分得清。所有提高分辨能力是一辈子的事,是不断修炼的结果,要不断地观察思考。

健康的讲道理。“从善如流、闻过则喜”的人是通过讲道理就可以解决大问题的,这样的人非常非常少。很多心理不健康的人就是因为道理听的太多、讲的太多才病的越来越厉害的。一方面道理告诉他该这样,他做不到还非要那样,结果就经常冲突,造成各种心理问题,情绪也不稳定。

      不健康的反着说。因为心理和道理往往是反着的。大道理说的是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心理实际情况是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必须的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内向的孩子父母想让他变得外向一点,那让他和什么样的玩呢?比他更内向的,内向外向来源于比较。当沟通中他不得不主动的时候他就逐渐外向起来了。一个自卑的孩子怎么提高自信呢?不是和非常优秀和自信的对比,那更会挫伤他。如果不清楚情况,把很多人当健康人对待,就使得他更不健康了。

  健康,很大程度上来自比较。因为健康本来就是相对的,没有谁绝对健康。维护健康我们就要学会“先纵着比,再横着比”。纵向比较是幸福的来源。比如我过去吃窝头,后来吃馒头,现在能偶尔下饭店吃海鲜就觉得很幸福,我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可能你们天天下饭店,海参鲍鱼都吃腻了。但是我们不比就不会失落。人比人气死人往往是横向比较的结果。比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是比较系统是个人主观建立的。阴谋是存在的,到阴谋论不存在。

      再次回顾,看到一个人先判断对方的状况,健康的可以有话直接说或者讲道理,不健康的就反着说,多提问。会沟通的高手都是提问的高手。问对方的感受,问需要,问对方需要怎样的帮助。不好意思问咋办?拜他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打败一个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拜他为师。即使不听话的孩子也可以适用,你要是想端出家长的威严去强迫他,早晚会失败,因为他在发展中你已定了性。你的招数他早琢磨透了,但是你要是拜他为师,学习上让他讲给你听,遇到问题怎么解决的?怎么对待老师同学的?等他把招数都呈现给你了他就败了。

      不正常的顺着说。疯子就是疯子。和疯子争执的结果就是你也疯了。门口有个疯子,天天喊“老子全国第一”,谁不服跟谁干。你咋办?要么躲开要么顺着说“对,你全国第一,世界第一”。有个小故事,两个没念过书的农民,一个说三八二十四,一个说三八二十一。地里的活没干吵了一天,到了法官那里把那个二十四的打了一顿。“你确实是对的,但明知道他不正常还和他争,活没干,他也病的更厉害了,不打你打谁”

      可见,情绪在互动中产生,应对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忙了一上午工作,中午回到家又累又饿,发现对象没做饭。这时候就产生了情绪生气了。我觉察到自己生气了,就问自己“我的诉求是什么?”然后就跟对象直说:“今天我很累,很饿你去做饭吧。”然后他去了我心情也好了。表达诉求,心情愉快地工作。这是心理健康的应对方式。第二种呢?我回到家了,又累又饿发现没人做饭,生气,心里想:坐到那里玩手机也不做饭。但是守着孩子不好意思吵,憋着气去厨房做饭,就听见叮!当!哐啷!带着情绪工作就特别容易出事。压抑的情绪不会消失,而且到处寻找出口转移,结果是饭虽做出来了,但一会儿吵孩子,一会儿吵大人。寻个引子发作一场才行。压抑情绪,带着不良情绪工作这是不健康的应对方式。

        不正常的人有的是感受不到情绪的,而是直接攻击,直接行动,进门就撕打起来。

“情绪是失控了的欲望”当你觉察到自己心里不舒服的时候,比如生气、难过等先静下心思考:我的什么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如果对方有情绪,我们提问要问诉求:你想要什么?我能帮你什么?

二、常见情绪

人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喜、怒、悲、恐。

常见的焦虑、害怕、恐慌等都和恐惧有关,焦虑是对未来的恐惧,害怕是对当前事物的恐惧、内心恐慌往往有过去的恐惧留下的影子。“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就是恐惧。恐分两种健康恐是有现实依据的害怕,比如外面有一条疯狗,见人就咬,保安还没逮着它。出了门就觉得害怕。但是进了家门,关好了门窗,出门时做好了防护有人保护,我们就不害怕了。如果在家里明明是安全的还是吓得浑身发抖这就不是害怕了,而是深深的恐惧。害怕是与现实相符的,恐惧是与现实不相符的。

另外同样是恐,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点不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过去的重大事件造成的是抑郁;眼前的是害怕,关于未来的是焦虑。比如:冠状病毒就像一条疯狗,不幸传染了就很容易抑郁;做好防护是害怕传染;要开学复工了,担心传染风险就是焦虑。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要学会简单的区分方法。假如一个人掉到水里了他使劲扑腾大声喊救命救命!这是焦虑。因为他有力量,还在挣扎和对抗。如果他掉到水里扑地沉底了也不呼救也不挣扎,那就是抑郁了。再比如一个人扬言要自杀,怕了三十多层楼来到楼顶,他现在那里想自己企业的员工怎么办?家里的老人怎么办?孩子以后谁照顾?跳下去摔的那么惨不忍睹多难看等等,这是焦虑。抑郁的人好不容易爬到顶,一点也不纠结,不多想就跳下去了。抑郁的人不纠结,尤其是中度以上的抑郁就是想自杀。对于抑郁除了吃药,有两种方法大家可以缓解:一个是做运动。做运动虽然不见得马上改变心情但是可以提高控制感,缓解症状。再就是晒太阳,现在是春天,也多出去走走晒晒太阳是很见效的。秋冬季节抑郁高发也跟天气有关。再就是亲密关系是克服抑郁的良药。亲密的理解和陪伴是必不可少的。

怒。正常的怒是生气。非正常的怒就是愤怒。他们的区别在于生气的时候我是可以实现对自己的控制的,说什么不说什么,做什么不做什么是很清楚的。愤怒的时候是控制不了自己的,甚至意识不到行为的后果了。人人都有生气的时候,这是正常的。比如,当老师的,无论怎么教育有的学生就是不完成作业,好说歹说都不听,我就会生气,一方面会批评他不写作业是不对的,一方面还可能会联系家长,希望他过问一下孩子的作业(孩子不听话,家长也不管!)。而家长回到家发现,他也怎么说都不听,就会寄希望于老师多批评教育(老师是教书育人的,别想推给家长~)。作业其实是孩子的事,不写作业是孩子的选择。当一件事我们努力但是实现不了目标就会生气。应对生气,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这时候言论或行动都是可控的。

愤怒则不是,学生上课说话我可以批评他,但是几次三番屡教不改,我要是上去踹他就说明我失控了,因为教室里那么多人,还有桌椅板凳,踹他很容易引发重大事故。可见,愤怒会造成意识的狭窄。孩子在家调皮不写作业,父母催促指导都行,要是生气到把孩子打住院了,就是愤怒到失控了,就不正常了。冲动是魔鬼!对愤怒的人道理是没用的。所以路怒症是自己帮不了自己的。还要注意愤怒是伴有攻击性的,如果一个人的愤怒激活了另一个人的愤怒就会造成危机事件。危机处理有两条途径:一,给对方表达的时间和空间,等他表达完了情绪再去沟通。科学研究表明愤怒状态不会超过12秒,等待是最重要的方法。“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在对方愤怒的时候不去继续激怒他,是最有效的方法。最怕的就是“同频共振”大楼再高,风刮不倒,但是地震就很容易倒,因为产生了同频共振,破坏力是巨大的。一个人愤怒不可怕,可怕的是激起其他人的愤怒,要是一群人都愤怒,事情就不好收拾了。这也是群体性事件难制止的原因。所以一定有一个理性的不愤怒的人才能避免危机。二,打散关注点。比如一个人因为孩子考试不及格愤怒了,可以问问他上次考了多少?题目难不难?同学们都正常发挥了吗?谁都有考砸的时候,别人是怎么帮孩子的?当对方注意力转移,回归理性的时候愤怒自然会平息。

为什么生气?他的行为激活了你的情绪,尤其是羞耻和愧疚。人们往往用情绪掩盖羞耻和愧疚的。比如人家谈孩子的学习你气得不行,这背后就是对自己没教育好孩子觉得羞耻和愧疚。羞耻愧疚是没有出口就通过愤怒表达出来。羞耻更痛苦,孩子从2、3岁就会有羞耻感,这种原始的情绪很容易让人崩溃,中学时候就有个同学因为新年联欢会表演节目出丑而自杀。自杀就是用生命的结束实现控制,让别人内疚。内疚是良心的报警器。我们之所以做好人做好事,努力工作,因为有些事不去做就会内疚。所以有人说,成功的管理就是让人产生内疚,让别人不为你做点吗不使劲帮你就内疚,也就实现控制了。

我们来总结一下:情绪是失控了的欲望,我们可以通过情绪了解自己的需求,看到自己的需要。面对情绪,健康的表达,是直接表达自己的诉求;不健康的应对方式是压抑情绪;不正常的方式是直接被行动。

无论是对别人的状态还是自己的情绪,识别比管理更重要!看人最重要!北京的医院比本地医院技术高首先就是诊断水平高!给我一双明亮的

相关文章

  • 听李老师课的笔记(3.30)

    大家是非常优秀和卓越的企业家,优秀是在常态下超常发挥,卓越是在非常态下的正常发挥。 一、什么是心理 通过做拍...

  • 在小学生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听李老师的课《让我的爱伴你远行》有感 拜泉0127孙树彪 昨晚听了李老师的课,收获...

  • 2020的flag

    2020计划: 事业 cpa 报名:4月份考试准备:4-10月买书:3.30网课:3.30 sql/python ...

  • 情绪来了

    今天下午,看到红老师,聊起李老师的课,开心的告诉她,周日我去青岛听李老师的现场课了,听的是研修课,第三次,浓浓的显...

  • 要想富足,先让自己的心灵富足

    每次听李老师的课都有收获,上周六,虽然每次仅仅听了上半节课,内心还是有很深的触动,李老师讲到自己的经历时,感觉老师...

  • 中原焦点团队 网络初级29期 李晶晶 坚持分享第300天(202

    筑基课第七课回听笔记

  • 3.30-4.7小结

    3.30中午做了一小时笔记,听了两小时网课 3.31中午做了半小时笔记 4月1日外婆下葬了 以后,连骨灰盒也看不见...

  • 反思,提升(初级研修72/90)

    今天一整天在李克富老师心理实操的课程中。这是第三次听李老师的实操课,这一次听课没有记太多的笔记,更多的是听老师怎么...

  • 整理笔记

    3 早上第一节课照例是听课研讨,这一次是听李老师的课。李老师这节课是对质量密度的复习,复习的知识点很全面,...

  • 【3.30心理课】

    “忘我的爱”是关系双方的自我都消失了,这个时候我的本真遇到了你的本真,自我虽然消失了,但却有了真正的存在感。 “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李老师课的笔记(3.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im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