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童年和少年的记忆里,学校保留着一种既“神圣”又“亲和”的形象。
尽管校舍简陋,课桌简陋,操场简陋,时不时还发生校园欺凌,但是开放的校园,热闹的课间,一群玩得来的同学带来的快乐足够涂抹掉所有的简陋与不快。
依然记得很喜欢下午提前去学校,因为那时会有一堆堆同学在玩各种游戏。一番运动之后,在上课铃预备铃响时大汗淋漓地跑进课室,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快乐。
我已经记不起当时的作业量,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我没有抱怨过作业,也没有抱怨学校。
毕业后我成为一名老师。从学生身份转变为老师身份的一刹那,我还特意提取记忆中对学校美好的回忆,尽情的挥洒,然后和很多孩子亦师亦友度过一段美好的时间。学校依然以一种温和姿态,
后来,我选择创业,开始陆续做一些学业咨询。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无论是成绩优秀的,孩子一般的,都透露出对学校的不喜欢。
曾经有个高中的孩子上完课对我说:“老师再见,我回‘监狱’啦!”
“监狱”?我听得一头雾水,我睁大眼睛看着她。见我如此疑惑,她笑笑地解释,她要回学校了。
还有一个三年级的小朋友,一边从他鼓鼓的书包里摸索着作业本子,一边愤愤地说:“是那个‘丧心病狂”的人发明学校?”
我惊得目瞪口呆。
见到我如此惊愕,小朋友才笑笑地说作业太多了。
也许我现在面对的学生是一种有偏选择对象,不过他们对学校的抱怨和牢骚冲击了我对它的认知。
学校,除了作为知识传递场所外,它还应该负有一个重要的功能,也就是学生情感联结的纽带和早期社会化的演练场。
如果丧失这个功能,那么在将来,它的存在意义不会超过手机的Sir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