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 第三章 RDD编程

4. 第三章 RDD编程

作者: 泊牧 | 来源:发表于2018-03-21 21:47 被阅读36次

    Spark 中的RDD 就是一个不可变的分布式对象集合。每个RDD 都被分为多个分区,这些分区运行在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上。

    总的来说,每个Spark 程序或shell 会话都按如下方式工作:

    (1) 从外部数据创建出输入RDD。
    (2) 使用诸如filter() 这样的转化操作对RDD 进行转化,以定义新的RDD。
    (3) 告诉Spark 对需要被重用的中间结果RDD 执行persist() 操作。
    (4) 使用行动操作(例如count() 和first() 等)来触发一次并行计算,Spark 会对计算进行优化后再执行。
    注:cache() 与使用默认存储级别调用persist() 是一样的。

    1. 创建RDD

    Spark 提供了两种创建RDD 的方式:读取外部数据集,以及在驱动器程序中对一个集合进行并行化。

    1.1 使用parallelize()方法创建RDD

    创建RDD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把程序中一个已有的集合传给SparkContext 的parallelize()方法.

    //Scala中的parallelize()方法
    val lines = sc.parallelize(List("pandas","I love China"))
    
    //Java中的parallelize()方法
    JavaRDD<String> lines = sc.parallelize(Arrays.asList("pandas", "i like pandas"));
    
    1.2 从外部存储中读取数据来创建RDD
    //Scala中的textFile()方法
    val lines = sc.textFile("/path/to/README.md")
    
    //Java中的textFile()方法
    JavaRDD<String> lines = sc.textFile("/path/to/README.md");
    

    2. RDD操作

    2.1 转化操作

    RDD的转化操作是返回新RDD的操作。转化出来的RDD是惰性求值的,只有在行动操作中用到这些RDD时才会被计算。

    转化操作filter()和union():

    //用Scala实现filter()和union()转化操作
    val inputRDD = sc.textFile("log.txt")
    val errorsRDD = inputRDD.filter(line => line.contains("error"))
    val warningsRDD = inputRDD.filter(line => line.contains("warning"))
    badlinesRDD = errorsRDD.union(warningsRDD)
    
    //用Java实现filter()和union()转化操作
    JavaRDD<String> inputRDD = sc.textFile("log.txt");
    JavaRDD<String> errorsRDD = inputRDD.filter(line -> line.contains("error"));
    JavaRDD<String> warningsRDD = inputRDD.filter(line -> line.contains("warning"));
    badlinesRDD = errorsRDD.union(warningsRDD)
    
    日志分析过程中创建出的RDD谱系图
    2.2 行动操作

    行动操作是第二种类型的RDD 操作,它们会把最终求得的结果返回到驱动器程序,或者写入外部存储系统中。由于行动操作需要生成实际的输出,它们会强制执行那些求值必须用到的RDD 的转化操作。

    行动操作count():

    //在Scala中使用行动操作对错误进行计数
    println("Input had " + badLinesRDD.count() + " concerning lines")
    println("Here are 10 examples:")
    badLinesRDD.take(10).foreach(println)
    
    //在Java中使用行动操作对错误进行计数
    System.out.println("Input had " + badLinesRDD.count() + " concerning lines")
    System.out.println("Here are 10 examples:")
    for (String line: badLinesRDD.take(10)) {
      System.out.println(line);
    }
    
    2.3 惰性求值

    RDD 的转化操作都是惰性求值的。惰性求值意味着当我们对RDD 调用转化操作(例如调用map())时,操作不会立即执行。
    为什么惰性求值:Spark 使用惰性求值,这样就可以把一些操作合并到一起来减少计算数据的步骤。

    2.4 基本RDD操作

    2.4.1. 两个最常用的转化操作是map()和filter()

    从输入RDD映射与筛选得到的RDD
    //Scala 计算RDD中各值的平方
    val input = sc.parallelize(List(1,2,3,4))
    val result = input.map(x => x*x)
    println(result.collect().mkString(","))
    
    //Java 计算RDD中各值的平方
    JavaRDD<Integer> rdd = sc.parallelize(Arrays.asList(1, 2, 3, 4));
    JavaRDD<Integer> result = rdd.map(x -> x*x);
    System.out.println(StringUtils.join(result.collect(), ","));
    

    2.4.2. flatMap和map的区别

    RDD的flatMap和map的区别
    //Scala中的flatMap()将行数据切分为单词
    val lines = sc.parallelize(List("hello world", "hi"))
    val words = lines.flatMap(line => line.split(" "))
    words.first() // 返回"hello"
    
    //Java 中的flatMap() 将行数据切分为单词
    JavaRDD<String> lines = sc.parallelize(Arrays.asList("hello world", "hi"));
    JavaRDD<String> words = lines.flatMap(line -> line.split(" "));
    words.first(); // 返回"hello"
    

    2.4.3. 伪集合操作
    尽管RDD 本身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集合,但它也支持许多数学上的集合操作,比如合并和相交操作。
    注意:这些操作都要求操作的RDD是相同数据类型的。

    RDD.distinct()
    我们的RDD中最常缺失的集合属性是元素的唯一性,因为常常有重复的元素。如果只要唯一的元素,我们可以使用RDD.distinct() 转化操作来生成一个只包含不同元素的新RDD。
    注意:distinct()操作的开销很大,因为它需要将所有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混洗(shuffle),以确保每个元素都只有一份。

    RDD.union(other)
    union(other),它会返回一个包含两个RDD中所有元素的RDD。
    注意:与数学中的union()操作不同的是,如果输入的RDD中有重复数据,Spark的union()操作也会包含这些重复数据,我们可以使用distinct()方法来实现数学中的union()效果

    RDD.intersection(other)
    intersection(other) 方法,只返回两个RDD 中都有的元素。intersection()
    在运行时也会去掉所有重复的元素(单个RDD 内的重复元素也会一起移除)
    性能差,开销大,需要shuffle

    RDD.subtract(other)
    subtract(other)函数接收另一个RDD作为参数,返回一个由只存在于第一个RDD中而不存在于第二个RDD中的所有元素组成的RDD。
    和intersection()一样,它也需要数据混洗。

    一些简单的集合操作

    笛卡尔积 RDD.cartesian(other)
    cartesian(other) 转化操作会返回所有可能的(a, b) 对,其中a 是源RDD 中的元素,而b 则来自另一个RDD。
    求大规模RDD的笛卡尔积开销巨大。

    两个RDD的笛卡尔积

    2.4.4 常见的行动操作

    reduce操作:它接收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这个函数要操作两个RDD 的元素类型的数据并返回一个同样类型的新元素,常用于计算累加以及聚合操作。

    //Scala中的reduce
    val rdd = sc.parallelize(List(1,2,3,4,5))
    val sum = rdd.reduce((x,y) => x+y) //sum = 15
    
    //Java中的reduce
    JavaRDD<Integer> rdd = sc.parallelize(Arrays.asList(1,2,3,4,5));
    Integer sum = rdd.reduce((x,y) -> x+y);
    

    fold操作
    def fold(zeroValue: T)(op: (T, T) => T): T ,算子其实就是先对rdd分区的每一个分区进行使用op函数,在调用op函数过程中将zeroValue参与计算,最后在对每一个分区的结果调用op函数,同理此处zeroValue再次参与计算!。

    //Scala
    println(sc.parallelize(List(1, 2, 3, 4, 5, 6, 7, 8), 1).fold(10)((x,y) => x+y)) //56
    println(sc.parallelize(List(1, 2, 3, 4, 5, 6, 7, 8), 2).fold(10)((x,y) => x+y)) //66
    

    第一个就是一个分区,元素为:1,2,3,4,5,6,7,8 ,计算过程是现在该分区进行add求和(zeroValue参与计算),所以是1+2+3+4+5+6+7+8+10完成分区的计算,结果为46,最后在合并所有分区结果,由于只有一个分区,所以计算过程为46+10=56!
    第二个两个分区:1,2,3,4和5,6,7,8两个分区,对分区分别进行计算为1+2+3+4+10=20,5+6+7+8+10=36,最后合并分区结果为20+36+10=66,

    aggregate操作
    aggregate(zeroValue:U)(seqOp:(U,T) => U,comOp(U,U) => U):
    zeroValue是一个初始值,seqOp对每一个分区操作的函数,combOp对每一个分区结果进行操作的函数。zeroValue在seqOp的每一次调用中都会参与函数计算,最后也参与combOp函数的计算。

    //Scala 
    //seqOp和combOp的第一个参数x来自于zeroValue:U
    val rdd = sc.parallelize(List(1, 2, 3, 3), 2)  // 第二个参数2表示分区数
    def seqOp(x: (Int,Int), y: Int): (Int, Int) = {
        println("sqpOP x:" + x + "\t" + y)
        (x._1 + y, x._2 + 1)
      } 
      
    def combOp(x: (Int,Int), y: (Int, Int)): (Int, Int) = {
        println("combOp x:" + x + "\t y: " + y)
        (x._1 + y._1, x._2 + y._2)
      }
    
    println(rdd.aggregate((3, 4))(seqOp, combOp))   // (18, 16)
    // 使用函数式编程简写
    rdd.aggregate((3, 4))(
         (x, y) => (x._1 + y, x._2 + 1),
         (x, y) => (x._1 + y._1, x._2 + y._2))
    
    //Java
    JavaRDD<Integer> rdd = sc.parallelize(Array.asList(1,2,3,3));  
    //第二和第三个参数为函数的匿名实现(lambda形式)  
    Tuple2<Double, Integer> result = rdd.aggregate(new Tuple2<Integer, Integer>(0, 0),   
                    (x,y) -> new Tuple2<Integer, Integer>(x._1 + y, x._2 + 1),  
                    (x,y) -> new Tuple2<Integer, Integer>(x._1 + y._1, x._2 + y._2)); 
    

    首先是对序列生成两个分区的RDD,对每一个分区RDD求和和计数,在计算(1, 2) 时候,x._1 = 3 参与求和,即1+2+3= 6,x._2 = 4参与计数,即4+1+1= 6;对于(3, 3)求和和计数时zeroValue (3, 4)也参与计算,即求和为3+3+3= 9,计数为4+1+1= 6。最后调用combOp函数时候zeroValue (3, 4)再一次参与计算所以最后结果为(6+9+3= 18, 6+6+4= 16)。
    注意:此处分区的划分是Spark按照List的顺序均分为“指定分区数”个分区

    常用操作总结

    RDD基本的转化操作 RDD基本的行动操作

    3. 持久化(缓存)

    Spark RDD是惰性求值的,所以同一个RDD多次调用行动操作,Spark每次都会重算RDD以及它的所有依赖。
    这在迭代算法中消耗格外大,因为迭代算法常常会多次使用同一组数据。

    //Scala中的两次执行行动操作
    val result = rdd.map(x => x*x)
    println(result.count())
    println(result.collect().mkString(","))
    

    为了避免多次计算同一个RDD,可以让Spark对数据进行持久化。当我们让Spark持久化存储一个RDD时,计算出RDD的节点会分别保存它们所求出的分区数据。如果一个有持久化数据的节点发生故障,Spark会在需要用到缓存的数据时重算丢失的数据分区。如果希望节点故障的情况不会拖累我们的执行速度,也可以把数据备份到多个节点上。

    //Scala中使用persist()进行RDD的缓存
    val result = rdd.map(x => x*x)
    result.persist(StorageLevel.DISK_ONLY)
    println(result.count())
    println(result.collect().mkString(","))
    result.unpersist() // 手动将持久化的RDD从缓存中移除
    
    缓存级别

    需要注意的几点:
    1)RDD的cache()方法其实调用的就是persist方法,缓存策略默认为MEMORY_ONLY;
    2)可以通过persist方法手工设定StorageLevel来满足工程需要的存储级别;
    3)cache或者persist并不是action;
    4)可以调用rdd.unpersist()手动清除缓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 第三章 RDD编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iw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