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练研习会,我的认知又得到进一步的扩展,刷新我的认知,太爱潘老师的课堂了。
课上,老师举例用“孩子说不愿意上学”的案例,我们应该怎么发问。研习的准教练们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1.为什么?
2.发生什么事了吗?
3.更吸引你不去上学的是什么呢?
4.你遇到什么困难了,需要我的帮助嚒?
5.不去上学就在家睡觉吧?
6.不想上学,想干什么呢?
7.这种想法有多长时间了?
大家都来探讨一下,以上的发问,哪些是关注事情,哪些是关注人呢?
当潘老师揭晓答案时,我内心被狠狠的撞击到了,原来我习惯的想法多数停留在事情上面,关注的是事情本身,并没有关注到人。老师一直强调我们多关注人,要“目中有人”,才能更容易和对方链接,更好支持到对方。
在我和洁湘做教练节时,潘老师注意到我的关注过多放在框架上,对人的关注度不够,也就削弱了给对方的支持,导致支持力度不够。
今天研习会的学习,让我对关注人与关注事这两个的不同维度有了深一层的理解。再往后的时间,我需要多点自省,多点觉察,真正做到“目中有人,眼里有光”。
感谢潘老师今天的加料,干货满满;感谢史博士的保健知识分享,安全使用;感谢韦老师的专业主持,游刃有余;感谢各位伙伴的真诚袒露,温暖赋能。
感谢一切,感谢感恩!
(附答案:问题1-6为关注事情,问题7为关注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