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按
传媒人,请注意!传媒1号对大家每月表现进行点名表扬OR批评!传媒人,请加油!传媒1号将与读者一起共同监督中国传媒业的进程!
本系列包括:
胡言:政策篇
10月初范冰冰事件暂时落下帷幕,但影视业的整顿与重组则没有停下脚步。影视业的去泡沫化正在一步步从对个体明星的税务审查转变为寻求控制资本的力量。同时,“广电+”在“精准扶贫”领域的一系列作为,也从侧面表露了政策制定者进行导向纠偏,进而重塑媒体公信力、影响力的企图。
罚款与道歉的背后,是钳制资本之手
10月3日,税务部门发布的“依法查处范冰冰偷逃税问题”消息以及范冰冰在微博上的公开道歉,为持续四个多月崔永元曝光演艺圈“阴阳合同”事件暂时划伤了一个句号。范冰冰被责令缴纳税款、滞纳金、罚款共计8.84亿元。然而,所有人都明白,范冰冰的被罚与道歉,只是影视业地震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伴随着范冰冰的道歉,影视行业的整顿却并没有完结。相反,此次的整顿透露出政策的意图:从针对个人问题到解决明星这个群体的天价片酬和偷税漏税问题;从单纯彻查税务问题到防止资本热钱搅乱影视行业的问题。尤其是,政策针对的对象从行业的显性从业者——明星、艺人,变成了推动行业泡沫的隐藏BOSS——资本。
政策调控对资本的入口端和出口端都给予了同样的重视。
在入口端,通过严格资本进入条件、甚至是切断热钱投资影视行业的渠道,来为整个行业降温。最近,证监会向各大券商下发的《再融资审核财务知识问答》与《再融资审核非财务知识问答》可谓为已经步入“严冬”的影视与游戏行业又催来了一股风暴。两份文件明确提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不得跨界投资影视或游戏。
“为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募集资金投向,防止募集资金投向‘脱实向虚’,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服务于实体经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主要投向主营业务。募集资金原则上不得跨界投资影视或游戏。除金融类企业外,募集资金不得用于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借予他人、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和类金融业务”。
在此之前,游戏行业已经在8月份因国内对网络游戏版号和备案审批制度的改革,冻结了网络游戏版号和备案的审批而风声鹤唳,在手机游戏产业重镇的成都,已经有大量小型游戏公司“关门走人”,大量项目处于停摆状态。如今,影视行业也追随了游戏行业步入寒冬的步伐。在横店,剧组数量大为减少,不到去年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在出口端,对以霍尔果斯为代表的税收洼地进行的税务整顿,让“逃离霍尔果斯”已经成为业内用脚投票的共识。2012年,霍尔果斯作为新疆的两个特殊开发区之一,是公认的“税收洼地”。在这座边陲小城,企业享有“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优惠范围随后扩大到增值税和附加税的返还、个税返还政策、上市绿色通道政策、上市高额奖励等。
之后的霍尔果斯风光无限,它成为诸多公司进行注册时的出生地。只需查看近几年国产电影与影视剧的片尾,就能发现大量冠以“霍尔果斯”开头的企业名称。然而,大部分公司在当地只是一个空壳皮包。只是复巢之下、焉有完卵,在正在进行的税务清理过程中,霍尔果斯已经有大量公司开始“注销”或清算。
不仅是霍尔果斯,浙江东阳,江苏新沂、无锡,山东青岛,上海,海口等曾经为影视行业提供大量税收优惠的城市,都在这轮税务整顿中难以独善其身。
同时,不久前,国家税务总局成立了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领导小组,由税务总局领导担任组长,统筹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各省税务局要比照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在税务总局的统一部署下开展工作。一轮从中央到地方,覆盖所有层级的影视行业税收秩序整顿,俨然已经拉开了序幕。
如果以政策制定者的角度,来对影视业进行一个科学性诊断,那么得出的结论,用一个字概括最为准确:虚。这个虚,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内容虚空,大量的架空历史剧、古装玄幻剧占据观众的眼球,大量演技难堪、制作乏善可陈的文娱产品占据中心;其次是价格虚高,IP概念被热潮,电视剧、综艺节目价格飙升的背后,本质是明星的天价片酬成尾大不掉之势;最后是行业虚乱,为了追逐高额的回报,不惜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规则,收视率造假、流量造假的乱象愈演愈烈。影视业的“避实就虚”,已经突破了政策能够容忍的底线。
而目前的政策组合拳,就是为了让影视业从“虚”的境地重新回归“实”。在内容层面,要回归到文化“春风化雨”的作用,而不是仅仅突出娱乐功能;在价格层面,要回归市场理性;在整个行业层面,则需要通过纠偏、整顿让影视业回归到正常、健康的发展轨道上。这将成为影视业进入未来“新常态”的演进逻辑。
“精准扶贫”隐成广电新增长极,导向纠偏势在必行
在对影视业进行去泡沫化的同时,其实可以看作导向纠偏工程队的系统性一环,它其实与政策制定者希望主流媒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初衷是一致的,其目的是减少“廉价的笑声”和“低俗的娱乐”,更多地发挥媒体在引导社会心态上的正向功能。今年以来,广电行业参与国家“精准扶贫”事业正是媒体领域进行导向纠偏的“另外一副面孔”。
10月以来,以中央总台为代表的国家级媒体和以湖南广电为代表的地方广电集团相继在“精准扶贫”领域放出“大招”。10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告精准扶贫及国家重大工程公益传播项目签约仪式”。会上,央视新增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湖北省、西藏自治区、江西省为“CCTV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新增合作省份,新增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高铁复兴号、华龙一号、特高压输电工程、国产货运大飞机工程(运-20)、中国水电技术升级工程项目、国产航母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为“CCTV国家品牌计划-国家重大工程公益传播”项目。
湖南广电自9月初启动了“精准扶贫 协力同心”精准扶贫广告创制活动以来,至10月已先后完成了9种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或旅游产品的广告制作,并投放了大量广告资源用于支持精准扶贫事业。
目前,广电行业参与国家“精准扶贫”事业的方式大致形成了三种模式:
(1)广告资源扶贫。这也是常见的公益广告。毫无疑问,这是广电行业参与精准扶贫最直接、最常见的形式,广告的内容大多为当地特色农产品。以央视为例,央视在过去两年已投入了10.414亿广告资源,用于播放精准扶贫相关广告。从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底,央视将在原有投入的基础上,再拿出10亿以上广告资源扶贫,可谓为地方电视媒体树立了榜样。
地方广电在广告资源扶贫上并没有落后。湖南广电从今年10月起将推动多个自有平台播出9条精准扶贫广告,包括湖南卫视、经视、都市、金鹰纪实等10家电视频道、3家数字频道以及芒果TV、芒果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现精准扶贫广告的全方位立体传播。据悉,预计,一年内全台各媒体将投入广告资源价值达 4.9亿元左右。
(2)主题报道扶贫。这主要是从新闻领域为精准扶贫事业提供宣传支持。以央视总台为例。在今年6月29日召开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广告精准扶贫工作交流会”上,总台发布了三大扶贫新举措。其中,除了播出公益广告外,今后总台的相关频道、频率、新媒体开办“精准扶贫”专题、专栏。地方广电媒体在主题报道上也有大量的新闻创新。
(3)公益节目扶贫。通过真人秀的形式,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这看似有点“不靠谱”,但在现实中已经被论证为是可行的。媒体可以通过依托电视频道、线上渠道、线下资源,全方位整合媒体资源,通过节目为精准扶贫打造具有可行性的产业链闭环。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今年2月东方卫视推出的国内首档精准扶贫公益纪实节目《我们在行动》。节目里,由明星和企业家组成的“助农团队”通过这当地扎实的调研,为村民制定精准扶贫的有效策略,打通产业链的痛点,力求在“精准扶贫”上做出实事。《我们在行动》在开播以来多次获得广电总局表扬,并且由于其良好的社会反响,已火速推出了第二季。
而在各大卫视刚刚结束不久的招商会上,已有多家卫视表示将上马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公益节目,“精准扶贫”已经成为综艺节目里一个新的创新迸发点。
可以预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广电+”形态投入到“精准扶贫”事业之中,公益内容也将会在电视媒体中绽放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1号结语
随着天价片酬等乱象开始得到纠正,影视业开始进入“去泡沫化”后新的发展轨道,不过,对行业进行重拳整顿的同时,也让资本对如今的影视业望而却步,以至于有些人发出“凛冬将至”的感叹。
其实,伴随着资本热钱的退潮,文娱板块短时间内相对沉寂并不是一件坏事。尤其从政策角度来看,整顿的目的并不是祛除影视业的大众娱乐功能,而是在坚持导向,强化主流媒体公信力、影响力的同时,让娱乐变得“更高级”。在这段“裸泳”的时间里,那些资本吹起的泡沫会逐渐消失,而那些真正深耕文娱、深耕内容的玩家,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与其说是凛冬将至,不如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