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从家里出发去接娃放学的路上,都要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第一,不能纵容她买零食。
曾一度不太喜欢幼儿园和学校门口的各种小吃摊和商店,因为只要一放学,小朋友们和大孩子们都会被吸引过去,口袋里仅有的一点零花钱全贡献给他们了。但是我又不能阻止这类商业活动的进行,毕竟这也是他们养家糊口的行当,谁还不是出来讨生活的呢?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劝阻小七,尽量少吃零食,减少她进入商铺购物的机会,还得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那就只能切断她的零花钱现金流,而我的手机支付权必须死死的掌握在自己手上,绝不松懈。
第二,不能纵容她毫无时间观念。
时间观念这个词,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确实有点困难,比如早上起来去上学这件事,大抵是所有学生娃的难题,小到幼儿园,大到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也会为早起上第一节课而挣扎,尤其在一个月以后长沙进入冬天的时候,这件事情的困难指数会直线上升。所以我只能慢慢疏导,先从放学路上开始植入“时间观念”这个词汇的重要意义。之前我也在日更文中提到,接娃放学路上的故事,五点左右从家里出发,步行15分钟左右接到小七,然后再步行回家,六点左右到家,我准备晚餐,她完成当天作业。其实幼儿园早在20分钟前就放学了,但是应小七要求,五点再去接她,她要在幼儿园里跟老师同学多玩会,听老师说她在幼儿园里人缘很好,有点社牛,对于这点我是不怀疑的,但我可以肯定,这一定不是遗传了我。
第三,不能纵容她在外面撒泼耍赖,地上打滚。
今天下午放学路上就给我上演了这么一段。一路上斗智斗勇,在超市逛了一圈,最终只买了肉和蔬菜水果,即使小七手中的零食换了一个又一个,但都被我一一否决,最终只能在收银台前无奈地默默放回去。看到她那委屈的小表情,我内心是胜利的欣喜。走到广场时,她突然说想要跳绳,我看时间还有10分钟才到六点,就答应她设置10分钟闹钟。但是她并没有遵守规定,时间到了还想再继续玩,夜色渐浓,早晚温差大,我建议先回家做饭,吃完饭再下来玩。但她开始犯犟,继续跳绳,没注意我就蹲在她前面,结果绳子一下打在我头上,一阵疼痛直击脑袋,再加上她犯规,我依然压住怒火,劝她回家,她似乎也感觉到了我强压住的生气,站在原地不动,于是我提着菜往家的方向走,留下她一个人在广场上。没走多远,就听到广场上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我知道那是小七在呼唤我回去哄她,但我并没有,我只是停下来等她,我知道她会自己跟上来,天黑了,她不敢一个人在外面。
一路哭着远远的跟在我后面,到家后,放下书包,开始肆无忌惮地撒泼耍赖,直接躺地上打滚,我就在一旁静静地看着,我知道她此刻是在宣泄刚才的情绪,有委屈,有伤心,有难过,应该也有点愧疚,她需要发泄出来,我也需要静静。我就这样陪着她,我们都知道彼此在关心着对方就够了。等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完了,她以一句带着哭腔的“妈妈抱抱”结束了今晚的桥段。这时,我会平静地温柔地过去抱着她,轻轻拍拍她的背,为她擦拭脸上的泪水,然后给她递杯水,哭久了会口渴。
又是斗智斗勇、相爱相杀的一天,即使有哭闹有气恼,但这也并不影响我们接下来继续开启美好的亲子时光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