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6】——写作趋众性?
今天查看了学生的习作,发现学生笔下的陈老师真得就是“一个人”——雷同性太高了,是陈老师的形象“太单一”,还是学生们“英雄所见略同”?从另一个角度看,课堂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绝大部分同学笔下的“陈老师”事例真实而典型,人物形象也丰满,但这个效果也太 “炸”了,炸得遍地开花,没有了“其它”,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出现这样的结果,反映出一部分同学不愿动脑思考,而思想上的懒惰是最令人忌讳的。如何避免写作的“趋众性”?写作指导课无疑还是要上的,是不是考虑“实践练习”与“指导话题”进行区分?再次强调“写作技巧”,只能迁移,不能照搬,换个话题也许可以避免“雷同性”。下次再试试。
2023.11.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