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到周老师都会心学的总结,今天有必要进行温习和摘录。
意义在于生成,意义的意义是个生生不息的过程,只有接通“心体之光明”,才能像千手观音那样无施不可——有了闻声辩器的本事才能闻声救苦。
正心诚意之“正念头”功夫,是不间断地挖掘自家宝藏——向自我意识的深层发掘,把可能变成良能,把麻木不仁变成同感同应,从而用思想的感觉(形而中者谓之心)打通形而上的道、形而下的器。
他的工作方法是用禅宗的思维艺术建立儒学的价值立场,把“意义”的基地建筑在人人具有的心本体,就等于从外界找回了自我。这,理论上结束了科场理学镇日逐物、心随物转的历史。
“心体”就是说心是本体(基督哲学中上帝是本体),是“元”(根本)。
人们之所以把心“放”了,是受外界影响迷了路,纯粹意识被破碎为鸡零狗碎的私心杂念。全部的修养功夫就是“去蔽”,减去这些后天加在人心上的“欲障”“理障”。
王阳明追求的是心理和物理判分前的“纯粹意识”(诚意精一)状态。
“吾性自足”方法论的意义是:自我是生成自我的力量。因为。每个人的天性都是通“天”的。心体一旦真空了,便与天地相似,人与天地万物不是“形”通,而是“性”通。
知行合一的标准的哲学表达式,就是“存在就是行动”。
王阳明比朱熹、陆九渊都更强调“意”,因为他是个要把意义做出来、做成功的实干家。
王阳明是个“及物动词”,是带宾语的、能干成事的,心学是动词体系,不是名词、形容词的。
(读完再次通透!我的偶像啊,他太伟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