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娱乐果然是个圈,但请放过书(1)

娱乐果然是个圈,但请放过书(1)

作者: 好运常伴_美儿 | 来源:发表于2016-12-16 17:10 被阅读0次

    10000本书被丢在地铁、航班和顺风车里,这些书最后的命运如何呢?网友晒出的照片显示,丢在车厢里的书,有的被乘客视而不见,有的直接被地铁保洁阿姨收走。

    “娱乐果然是个圈,但请放过书。”

    找黄晓明、徐静蕾、张天爱等这些明星艺人,和读书活动又有什么关系?让莫言做“丢书大战”的意见领袖,是不是看起来更靠谱一些?

    为什么那些在国外流行且能成熟运作的公益项目,一到中国就变形与走样?没有进行细化和因地制宜的准备,没有从活动内核着手进行推广,只为模仿而进行模仿,只为流行而复制流行。中国式模仿又怎能不成为作秀?

    赫敏”地铁丢书是自发行为,“黄晓明”丢书则是赤裸裸的策划和营销。在外媒对艾玛“丢书”事件的报道中,有两个主角:艾玛·沃特森本人及她“丢”的《Mom & Me& Mom》一书。艾玛之所以选择“丢”这本书是有原因的。作为联合国任命的妇女权能署友好大使,她参与了联合国的女性权益运动HeForShe,呼吁性别平等,可以说是一位年轻的女权主义先锋。而《Mom &

    Me & Mom》一书,作为宣传女性权益的作品,也可以被视作她在女权主义事业上的又一个新尝试。反观中国版的“地铁丢书”,它是由一个微信公众号而发起,是在与地铁、航班、网约车等管理部门达成合作后再进行,且邀请了人气很高却非最热爱读书的明星参与其中。如此举动,更像是一次精心的策划与自我营销。既然是策划,既然是自我营销,这场突如其来的“活动”必然遭遇尴尬的现实,与预期相去甚远。

    赫敏”的标签是“爱书人”,“黄晓明”等艺人的标签是“明星”。国外的地铁丢书更像是一场爱书者发起的行动。艾玛•沃特森,不仅本身就是一名“学霸”,更是一位超级热爱读书之人。她不仅平常习惯在社交网络之上分享自己所读的书,而且就在今年,还成立了专门的读书俱乐部。她发起的地铁丢书行为,完全是一个爱书人自然而然的举动。国内社交平台有网友毫不留情地吐槽:“又看到一堆自己都不看书的人在地铁里丢书了,真恐怖。”知乎网友“张三Rocky”就毫不讳言对活动的反感:“为什么在中国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明星呢?人家本来是挺低调的一个读书活动,后来赫敏才帮忙的。新世相这样拉一帮明星过来,一搞变成一个热门行为,已经脱离读书本身了。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与热点挂钩而读书,不觉得变味了吗?在明知客观条件制约,很可能失败的情况下还要投入极大的宣传资源做这件事,真的是为了推广读书还是推广自己呢?”可见发起的丢书行为,更像是明星的一场秀。

    地铁丢书”是千万个模仿秀中的一种,流于浅层与形式,难免不走样。中国版“地铁丢书”,之所以被观察者称为作秀和形式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选择了地铁等交通工具来作为活动的载体。而和国外的地铁不同,中国的地铁车厢往往相对拥挤,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地铁车厢更是像一个沙丁鱼罐头,乘客几乎都无立足之地。如此情况下,又怎能有阅读的空间与心情?看不到这些,选择地铁作为“丢书”的场所,此种中国式模仿,只能沦为形式。

    丢书大作战”尴尬现实的背后,是社会阅读土壤薄弱的痛点。中国版的“地铁丢书”,不光留下一地鸡毛,还扎了一下大众阅读的痛点。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几乎是中国的6倍。美国人年均阅读7本书,韩国人11本,日本、法国国民每年读书数量在8.4本左右,新加坡5本,中国的国民人均读书数甚至还落后于泰国的5本,不到5本。和一些发达国家比起来,这显然是一个尴尬的数据。而要让“全民阅读”成为一种全民素养,依靠包含着噱头的“地铁丢书”,显然不行。

    源于国外,起于喧嚣,明星参与,最终归于静寂与鸡毛,中国版“地铁丢书”的结果,其实早可以预料。对于类似“读书习惯”等社会文明方式的养成,应该抱着一种踏实的心态,努力去从一件件“实事”做起,少些营销与表演,多些真诚与针对性,让每一件“实事”都能看得到效果,看得到它对社会文明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娱乐果然是个圈,但请放过书(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nn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