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

作者: 不世出_ | 来源:发表于2017-08-20 23:16 被阅读0次

蕴含哲理的诗词不少,有很多诗人都能在短短几句的描写中藏有独特的道理。就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巧妙的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思想感情,从而表达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我并不喜欢哲思诗,因为通常这样的诗词都不太美,陈述道理给人一种死板的感觉,我就特别不喜欢这样寓意深厚却缺乏细致描写的诗词。但是有一首哲理词,我觉得写的很好,里面也蕴含了哲理,却又不死板乏味。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尝写哲理诗,但李白更加频繁。李白总是习惯性的写两句含有哲理的话放在诗中,如点睛之笔般巧妙。我一直认为李白的哲思诗是写的最好的,有如神来之笔,例如“功名富贵若常在,汗水亦应西北流”,写出了就是那么的自然,一气呵成。

其实,苏轼也毫不逊色,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的恰当好处,才会成为我们千古传颂的名句。这首《浣溪沙》亦是如此。

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苏轼同友人一起到蕲水清泉寺游玩。清泉寺,顾名思义,寺院门前有一条潺潺的小溪。奇怪的是,溪水不同于中国的地势特征,竟是向西流去的,这着实让人好奇,怎么会这样呢?世上竟还有向西流的河流。

山下刚刚冒出的兰草嫩芽还被连绵的小溪浸泡着,在水底轻轻地招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路,却意外地没有泥泞,顺着羊肠路慢慢往上走,就是溪水西流的清泉寺。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游人们悠然自得的样子,深深的沉醉在这奇妙的大自然中。这是美的两句词,有苏轼标志性的淡然享受。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黄昏时分,伴着落日的余晖飘下了淅淅沥沥的潇潇小雨。杜鹃鸟们划破山中的寂静,呼朋引伴的回家比喻。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一句有听觉的感受,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叽叽喳喳的鸟儿争执声,亦或是拍动翅膀准备归巢的扑朔声。声雨交织,更是洗去了人心上的尘埃。

这时的苏轼,又看到了门前向西从容流去的溪流,不禁一时心中涌发感想。谁说人的一辈子就要甘心服老呢?这门前的溪水不也照样能够逆着常理潇洒前行么?其实,后来经过人们的考察,在当时那个地方,溪水是不可能向西边流去的。

但是有什么必要知道真相呢,我们就一直当作确实有一条向西流去的清流好了。苏轼只是想借这个例子来告诫人们不要随波逐流,上了年纪便没有追求,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千万不要才长出几根白发就唱起结束的乐章。并不是只有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才能有对生活的希望,垂垂老矣的老人依然可以对生活抱有永不放弃的追求。

门前的流水都能向西边流去,更何况老去的容颜呢?又有何妨?

我觉得苏轼这首词写得好的原因就是,它具有劝勉告诫的作用,同时又不缺水趣味和文学味道,写景又写理,实属好词啊。

                                                            ambition.                                                            2017.8.20.

浣溪沙·苏轼

相关文章

  • 致端午节的一首诗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

  •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牛衣古柳卖...

  • 苏轼《浣溪沙》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 浣溪沙●苏轼

    月挂疏桐忆小苏,烟尘骑猎倾城出。黄州赤壁筑雪庐。 梦会松岗十年客,芳草天涯一念无。万里归来更西湖。

  • 浣溪沙·苏轼

    蕴含哲理的诗词不少,有很多诗人都能在短短几句的描写中藏有独特的道理。就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就是巧妙的赋予“...

  • 浣溪沙 苏轼

    浣溪沙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 浣溪沙(苏轼)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 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

  • 浣溪沙   苏轼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 苏轼《浣溪沙》

    浣溪沙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浣溪沙·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ppq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