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问题问的是“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这说明题主很有“特定历史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这种真正的唯物主义史观,知道从当事人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大多数人普遍容易代入的“上帝视角”;
第二,题主说“李渊皇帝应该权力比李世民大啊”,就因为这句话,引来许多人说题主不懂权力。但在我看来,能这么问,恰恰说明他对“皇权是否无条件大于一切”有所质疑,而真正的精神保皇党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更不会问。
好了,进入正式回答:
目前大多数回答都提到了“权力是来自下层,不是来自上层”——这句话虽然正确,但确切地说,它回答的是“李渊为什么下台”的问题,而不是“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的问题。如果要回答后一个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明确一件事:
李世民眼中的皇权是什么样子的。
一般来讲,像“历史上的人如何看待XXX”这类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毕竟谁也不能穿越到古人身上去。但幸运的是,“李世民眼中的皇权”这个问题,恰恰是有答案的。所以我开头才会说这是一个好问题。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这是李世民的名言。那么李世民又是如何学习历史的呢?
按照《新唐书·艺文志》的记载和历史学者的考证,虞世南在秦府时期写了一本《帝王略论》,以时代先后为顺序,以帝王为中心,评述了上起夏商周下至隋文帝的历代帝王之得失,以达到追述古今兴亡之道,寻找治世安邦出路之目的。
太远的就不说了,我们从南北朝篇看起——南北朝加上隋(420年~618年)一共200年,足够形成强大的政治惯性了。
从简单的开始,先看南朝吧:
(想过是做成表格形式还是像这样的图片+注释,最后觉得还是图片更加直观一点,更有“从李世民的视角读历史”的感觉。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不能贴图,真的耽误了好多回答……)
此处插一句:现在网上总有人说李唐皇室喜欢自相残杀、武装夺权乃至男女混乱是“胡风盛行”,但事实证明“衣冠正统”的南朝并没有好到哪儿去。
另外,虞世南真不愧为江东世家,即便只是现存残卷,也基本涵盖了南朝的所有皇帝,连宋、齐两代的“五位废主”也给开了篇目。
看完了南朝,再来看北朝:
好吧,不得不说这样看起来北朝似乎确实要比南朝更加混乱一些。
……
OK,南北朝隋全看完了,现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有没有被那满屏的废、杀、弑、篡给惊吓到?
ps,若问我对哪一段印象最深,我pick陈文帝继位后将陈高祖的太子陈昌在归国途中推落水的故事——突然觉得玄武门那天李世民应该让姚思廉跟着李渊上船,效果绝对比尉迟敬德还好,信不信是长江先动的手?!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再老生常谈几句:总有那么一些“唯物史观”主义者,一提到【秦王府势力强大】就是“亲王宗室领兵乃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传统,李世民并不比他们多多少”;而一提到【玄武门之变】,就全是“李世民杀兄逼父给唐朝开了坏头”,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传统就都不存在了。
坦白说,这不叫唯物主义,这叫唯翻案主义。
写到这儿突然想起了那句名言:“所有在我出生之前就有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作为从明、清两朝“高度君主集权”时期走过来之后才出生的人,我们已经很难回过头来再去理解中古时期皇帝、宗室、士族、勋贵、豪强共生共治,谁也别不服谁的社会形态了。
说到这儿有句可能会引起极大争议的话:我知道“李世民给唐朝的继位问题开了坏头”已经是雷打不动的“史学共识”,谁想“洗白”这个谁就是无脑吹。但我还是要说,在持续二百年的暴力政治信条下,唐朝能把皇位继承稳定在“父死子继”这个层面上,已经相当地不容易了。可以说唐朝的统治集团充分吸取了前人的斗争经验,加上统一时间较长带来的社会形态变化(如“士族中央化”),学会了在皇家内部打“代理人战争”,基本没有再出现直接弑君或废立的情况,并且充分利用了“太上皇”这个职位。(没错唐中宗这个二货我那“基本”俩字儿cue的就是你!)
换用通俗的话讲,不是李世民因为玄武门而出名,是玄武门因为李世民而出名。大多数人看历史类似“赛后集锦”,只有那么几个精彩时刻印象比较深,于是就想象成了“在漫长无聊的大部分比赛时间里一定都是平平淡淡顺顺利利的父死(嫡长)子继”。
事实上……李世民看到的“顺顺利利继位的太子”在哪啊?是继位八年就八王之乱的晋惠帝?还是继位三年就大权旁落江山易姓的周天元??还是继位二年就被四位托孤大臣“联署弹劾下台”的刘义符???
为什么二百年来所有坐到那个位置上的人,名义上至高无上的“皇帝”得以善终者,北朝一只手南朝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而且即便这些善终的皇帝,大半都不“善始”,上位之前都经历过要么政变要么讨逆要么先诛权臣,当皇帝之后也要常年亲征最后死在路上。如果再把“死后三年继承人不能出问题”加上,就几乎团灭……
然而,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宋文帝刘义隆还是找到理由“合法”地诛杀了拥立他上台的四位托孤大臣,周武帝宇文邕还是反杀了当初把他捧上皇位的宇文护,文宣帝还是轻而易举地赐死了“开国四贵”之一的高岳,更别说像元勰、高长恭、宇文宪这些没有开国股份做背书的晚辈,一世英雄死得没有一丝水花……
但是,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有拓跋嗣这样的被逐皇子杀回京师,有萧道成这样的禁军将领改朝篡代,有陈蒨这样的军功宗室受军方拥立继位。高长恭死后,北齐只活了四年;宇文宪死后,北周只活了三年。
……
都说总结历史规律可以更好地看清当下,但是站在李世民那个位置那个时代,看过了几百年的乱斗纷争从未消散、你方唱罢我登场、皇帝杀大臣大臣废皇帝皇帝杀将军将军篡皇位皇帝杀皇子皇子反君父的历史之后,又看清楚了些什么呢?
大概唯一剩下的,就是“求生欲”了吧!
——我堂堂“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的天策上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不作拓跋嗣刘裕萧道成陈蒨生,要作元勰高岳高长恭宇文宪死?!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帝王略论》著成的时候,南北朝后期的多部史书(南朝梁、陈,北朝齐、周)还没有修成。李世民能够拥有这本“私人教课书”,靠的是虞世南或许还有其他学士的家学功底。
还记得李渊说什么来着?
“此儿典兵既久,在外专制,为读书汉所教,非复我昔日子也。”
(果然不能睡前写回答,昨天迷迷糊糊的竟然把这句“名言”给忘了!)
往前推,东汉和帝为了诛杀外戚窦宪,也曾冒着风险向心腹求取《汉书•外戚传》;再往前,西汉成帝时,大将军王凤曾说 :
《太史公书》有战国纵横权谲之谋,汉兴之初,谋臣奇采,天官灾异,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诸侯王。
读诗使人聪慧,读史使人冲塔,一点儿没错~~~
内容摘自知乎 秋菊落英,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