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朋友的文章有好多,每一个人对于朋友的定义都不相同。想知道那些文人对于朋友有着哪些不同的看法吗?
今天就与大家一起分享贾平凹老师的这篇《朋友》。内容不长,却意味深长。
首先,作者认为“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只要愿意,从俗世上的任何尘土里都能吸来”。想来,此话不无道理。没有人会说自己没有朋友。一生中,总有几个和自己走得很近的人。
但不是所有的朋友都会陪我们一路到终点,总有人会在中途下车。
作者就在文中提到一个已故的朋友,他们因篮球而结识,成为好友,却因为分吃从树上摘下的桑葚而分手。
我们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吃桑葚还能把友谊给吃掉了?但是在那个时代,人都很穷,吃成了第一要务。为此而产生纷争,也并不少见。
这也体现了一种时代的烙印,给我们不同时代的读者多一种生活的体验。
随着作者渐渐有了名气,朋友也越来越多。有危难时护佑过自己的朋友;有贫困时周济过自己的朋友;也有利用过自己却又反踹一脚的朋友;还有诬陷过自己的朋友。
有时作者觉得,真应找个清净的地方躲起来,但是不久又觉得寂寞难耐了。
毕竟,相比真心帮助过自己的朋友,那些利用过自己的朋友真的不算什么。
谁曾经没有一两个不怀好意的朋友呢?如果因为一两个的不好,而放弃交友,那人生未免有些遗憾……
作者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自己目前的好友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关照型。大家互帮互助,无所谓占便宜吃亏。是长朋友,久朋友。还有一类是精神交流型。具体事不干,相互仰慕。在一起相互谈文道艺,吃茶聊天。
生活关照型的朋友可能了解作者身上的每一个痣,不一定了解作者的心;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可能了解他的心,却又常常拂他的意。
但是无论是哪种朋友,作者认为快乐来了,最快乐的是自己;苦难来了,最苦难的也是自己。
但是无论如何,作者还是觉得朋友是多多益善。毕竟要生活就不能没有朋友。
这不管对于名人也好,普通老百姓也罢,都是不错的真理。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我倒是认为在交朋友的问题上,我们不必太过防范。
毕竟我们无权无名无利。要和我们交朋友的也大都跟我们一样,草根一个。我们因为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想法而走到一起。
因为在我们彼此身上只有真心相待,没有更多的利益纠葛,反倒轻松自在。这样,也就自然过滤掉许多不怀好意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明明透露出一股酸劲。对,我承认,出名没什么不好;有权也许会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
但是有权有名有利有时也要付出一点代价。也许,这个代价中就会有一种被我称之为“伪朋友”的朋友。
如果是你,你想要这样的朋友嘛?
不管答案是什么,每个人对于朋友的定义都不同,只要自己内心喜欢,就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