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北宸21天写作训练营Vol.1#
刻意练习这本书我没看过,不过,之前听过著名的得到说书人成甲分享过这本书,结合网上搜索的资料,得出刻意练习的关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驱动力。即,为做一件事情赋予重大的意义。
找到优秀的导师或者杰出人物
刻意练习的意义在于精进,关键在于善于总结思考和针对性练习。
一、驱动力
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刻意练习是一项长期而又枯燥痛苦的过程。如果靠的是毅力和努力在坚持,说明你骨子里不愿意做,骨子里不愿意做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好,也不可能做成的。
而能让你不断精进,永不放弃的是你内心的驱动力。也就是你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做这件事情可以让你获得什么,不做这件事情又会让你失去什么?
比如,写作这件事情,它对你究竟意味着什么?会写作能给你带什么?不会写作又会让你失去什么?
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才能让你忍受住外界质疑的声音、刚开始写时没有阅读量、没有思路时写不出来的折磨,孤独地在进行刻苦训练。
二、找到优秀的导师或者是杰出人物
俗话说: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刻意练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优秀的导师或是杰出人物。
除去知识,导师还能教会你这个行业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路径。研究辨别他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心理表征,成为你刻意练习的方向,模仿他们,使得你的练习更加有效。
富兰克林学习写作的例子就非常好。他模仿高水平作者的文章,使得自己写的和他们的描写一样细致入微,之后再加强词汇的积累,最后完善文章的总体结构,自己打乱文章再找逻辑排列。
三、刻意练习的意义在于精进,关键在于善于总结思考和针对性练习
美国心理学家艾力克森为了解决精进的问题,专门提出了3F认知路径: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纠正(Fix)。
例如,这次的写作训练营,很多参加训练营的小伙伴初衷是想要提高写作技能,根据老师给到的万能写作法在这21天里不断的写,刻意练习(专注),而不是随意成长;写出的文章得到师北宸老师或者是同学点评(反馈),最后根据老师同学的点评反馈意见,调整改进自己的练习。
这种认知路径需要你反复的询问自己,什么才是核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优化后的方案好在哪里?是否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只有在不断的践行,反思、总结、修正的正循环中,练习才能得以精进,刻意练习的意义才得以体现出来。
以上是我对刻意练习的一些浅薄理解,有不同理解的同学欢迎在文章的末尾留言拍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