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国庆假期,回到农村的老家,山高水长、云悠悠、日闲闲,饱食的猫狗懒洋洋地在街道上晒着太阳,我紧绷的神经倏地放松,也懒洋洋起来,在城市中打拼的疲惫和委屈,随着拂过村庄的微风一起消散无影。
燕山深处,先民逐水而居,在河流冲击形成中的平地上,建造出一座、两座、三座的房子,孕育了一个小山村:七家。山谷间的平地是宝贵的资源,开垦土地种田,建造房屋居住,这里的房屋没有坐北朝南的奢侈讲究,一块珍贵的土地,依据地形建造房屋,各家有各家的朝向。红砖墙,红瓦顶的新房中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灰砖墙、灰瓦顶的老房子。鹅卵石堆砌的半人高的围墙,怀抱着灰色老屋,老屋的烟筒口积攒了岁月的烟火气,黝黑发亮,映衬着院子里鲜绿的小白菜,鸡鸭悠闲地在其中踱步,老屋用它沧桑地矗立,护佑着满院新鲜的生机,旧与新、静与动的时光在这里碰撞,激起心中无来由的感动。
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使得老家仍旧保持着她原始的样貌,松树葱茏,灌木繁茂,小溪潺潺,空气清澈透亮。涓涓溪水滋养这里的人们,虽然地处北方的群山中,但老家却有种植水稻的习惯,一年一季,十月正是水稻收获的季节,站在山坡极目远眺,临近河流的土地满目金黄,等待收割的水稻散发出金黄色的喜悦。村庄近处平缓的山坡上开垦出梯田,种植玉米、向日葵、山楂树,远处大山上覆盖着成片浓绿的松树,偶有一些挺拔的白杨、白桦闪着金黄色的光,低矮的野杏树一蓬一蓬的绽放落日般安静的金红,家乡的美朴素恬淡。
老家的人们还保持着烧柴的习惯,虽然日子好了,家家户户都买煤、买液化气,但柴火是做饭、烧炕必不可少的燃料,每家的院子里都存放着码放整齐的木柴、秸秆。日薄西山,屋顶升起炊烟,那袅袅烟气,在村庄上空散开,云一样的盘旋流动,呼唤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踏上归家的小路,也勾引着游子莫名的乡愁,木柴做出的饭菜别样的香甜。代代相传的智慧,让人们知道如何索取,才能让大山源源不断地供给木柴,供养人们繁衍生息。上山砍柴,只去砍掉那些被遮挡不能继续生长的松枝,绝不会去砍整棵的松树,松树就这样被一代代的村民修剪,进而更加挺拔地生长,滋养着村庄。
村庄里的时间是慢慢地流走的,从容且淡定,在这里不必分秒必争,晒晒太阳,拉拉家常,逗逗猫狗,体会生活本身的美,听心灵放松的声音。赤脚踏过家乡的溪流,踩在岸边的软泥上,风从脚边路过,触摸软泥的凉爽与温柔,家乡就是这样含蓄地温暖了游子的心。
当背起行囊,征途疲惫,困顿劳乏时,想起老屋的坚韧从容,足下便注入一丝活力,愈发坚定、顽强;当困难重重、胆怯退缩时,想起崇山峻岭上挺拔的青松白杨,心里涌出一丝豪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家乡啊!你供养我长大,你给予我力量,脚踏在你的泥土中,心印在你的炊烟上,人行走在你远眺的目光中,离你很远又好像从未分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