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每一次用反思做主题的文字,我都是心生畏惧,无所畏惧地前行,我带着屈原般的执著与忠心,对未知的那份向往。可但凡回头看过往,总是有更多的叹息,懊恼,自责……可也正是有了回头看看的勇气,才让自己不断成熟与自如。
余华曾说过,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教师这个职业,更是需要时间积淀,经验和热情交融。教师的工作重心只有两个字“教育”。希伯来文中关于教育的词有两个,他们的词根分别是“剪彩”和“引导”。也就是说教育的出发点是“开启”和“寻找”,过程是“引导”和“激发”。犹太人关于教育的词语中没有“结果”的意思。因为教育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结果。
过往藏着眼泪,更藏着底气秋初,我来到了北城这所名校。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进入校园看到的经发精神:献身教育的理想,追求卓越的信念,爱校如家的情怀,团结协作的默契,众志成城的力量,勇于担当的魄力,敢于吃苦的狠心,善于反思的智慧,不忘初心的前行。没有晦涩的语言,没有高谈阔论的宣誓,更没有高深的理论,我看到只有脚踏实地的教育者初心。
无意于用赞美的语言歌颂学校,称赞校领导,感恩同事。但面对初来乍到的我,学校,领导,同事给予我无尽的关心与帮助,才让我在短短的一个月之内快速进入新环境。适应工作,其实更重要的是适应学生。在这份爱的事业里,爱每一个学生,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可我更愿意用喜欢这个词,因为充满了童真。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喜欢。但,要老师喜欢每位学生,确实很难。
过往藏着眼泪,更藏着底气我性子急,冲动的时候容易发脾气。可是教书育人,特别是班主任,是细活。遇事不冷静,一时冲动,有着自己的性子就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如果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更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开学不久,班里出现浮躁的苗头,先是科学老师念叨:陈老师,这上课太费劲,讲一半停一半,很多拓展来不及讲,净维持纪律了;又是英语老师说讲评试卷听讲的寥寥无几……我一听,这还了得,科学英语可是要参加统考的呀,计入学籍档案呀。冲进教室,暂停课间休息,一通火发得自己头发都竖起来了。再看孩子们那一双双惊恐的眼神,我……着急了。突然记起钱穆在回忆里对很多自己的老师都是缅怀感激,唯独对中学的以为“训导长”长篇声讨:辛师则刻削律切,兀岸自守,多封闭,少开展,终日不见笑,亦少宣辞。出布告,亦绝不着一言半句虚文浮语,只是令,无训海。只有禁止无启导……师乃成为全校一中心人物,亦即一反抗对象。士辛师疾恶之心胜于扬善,乃益严加压抑。同学间多畏惧心,非崇敬心。陈老师不苟言笑,极有原则,对学生比较严厉。可是他的极有原则却让师生矛盾无数次激化。陈老师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好像不能说陈老师坏,他勤教敬业,有原则,重细节。按照我们现在的一些考评细则,说不定陈老师还能被评为优秀。可是他最缺乏的是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但他不明白,他面对是个性迥异、成长变化中的孩子。他很可能从没有认真地观察和倾听这些学生。他不知道这些半大不大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引导、启发、点燃、尊重,而不是一味地压抑和管理。他很可能没有平等和蔼地与学生们说过话。
过往藏着眼泪,更藏着底气 过往藏着眼泪,更藏着底气回到办公室,深深地自责涌上来,面对课堂出现的问题,把所谓原则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尊严、权威和面子,建立在严厉的管束之上,看似严谨踏实,雷厉风行,其实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浅薄和偏执。简单粗暴只会让孩子更加浮躁,叛逆。如何安静地听讲,需要走进他们内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接下来的班会课我面对自己的孩子们,诚恳道歉。把一年以来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内心感受和孩子们交流,说到感动处孩子们和我热泪盈眶。以后的课,再也听不到埋怨声。心里窃喜,我的猴子们又长大了,其实,何尝不是他们教着我一步一步成长。
和孩子感同身受。张光鉴曾说:“要蹲下来看学生,老师要和学生相似,而不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想做。一个真正了解学生的老师,岂能不成为一个真正的好老师。运动会,田赛不擅长,径赛没有运动员;三跳比赛,个人赛没有奖项,团体赛没有成绩……体育老师给的评价:这个班的孩子没有天分,尽力就好。我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那一刻,焦虑,无助,失望在心头盘亘。我坚信,勤能补拙,一定能。从此每天再忙,也要和孩子们约定---跑步。于是彼此鼓励,在跑步这件枯燥的事情里找到师生的共鸣。不知道接下来的运动会成绩会如何,可是看着每天群里发的一张张充满活力与自信的笑脸,结果如何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于是,班里成立“萤火虫文学社”,我第一个参与其中,随笔,心得,读后感……只要是“社长”安排的文章,班里的作文,我都和他们一起动笔,一起感受黔驴技穷,一起体味写好一篇美文的快感。忙忙碌碌,挺好。
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做性温、味甘的“甘草”,这对老师尤为重要,“性温”让你在要发脾气的时候,可以懂得控制,学会“冷”处理;还让你知道作为老师一定要与学生为善,对孩子的错误一定要原谅,孩子犯错时学会宽容,把内心的阳光传达给他们,“身教”无痕,用“身教”的力量,启发他们阳光一样的心灵,因为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
过往藏着眼泪,更藏着底气小赵,是一个让所有老师头疼的孩子,说句真心话,有时候还让人有点讨厌,甚至会暗想,班里没有这个孩子多好。上课时故意和身边前后左右的孩子发生纠纷,每一节课,从不例外;课后作业总是被英语、数学、美术……各学科老师追着要,他还一副写起来会手累的无所谓;课后在教室、楼道奔跑、嘶吼,对,还满含挑衅的目光看着我嘶吼,我心里那股恼火。不由想到了孟子曾经说过: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曾经的子路就是这类被治的野人,据说子路初见孔子“冠雄鸡,佩豭(jia一声)豚,陵暴孔子”,就这样不打不相识,子路以拳脚作为“见面礼”和他的老师相识了。对这位野性的弟子,孔子还是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施以礼乐,后来居然卸掉奇装,穿上了斯文的儒服装,子路的幸运在于遇到了有胸襟的老师。大概小赵是需要被管理的“野人”吧,于是我循循善诱,经常找他回答问题,读读课文,适当鼓励,偶尔还会请他帮我收发作业,不久看似他和我亲近起来,我心里暗自窃喜,只要我稍加引导,他的小毛病就都会改正了。就在我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上课铃声已经响起,教室里一团乱哄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指责小赵,“他就是小偷”“一年级开始就喜欢偷东西”……原来,小赵的同桌丢了一支漂亮的钢笔。小赵脸涨得通红,极力辩解。看着乱糟糟的教室,我不由得不淡定了。“小赵,你到底拿了没?”我带着训斥的语气问,是因为接班前了解到的基本情况是这个孩子有偷拿别人东西的陋习。这句话刚一出口,小赵的反应惊呆了所有人:他瞪着眼睛,握紧双拳,大吼一声:“陈老师,我就知道你是假装喜欢我,你就是一个虚伪的人。”我心里一颤,没有忍住悲伤,看到他的不懂事,看到他的冷漠,那一刻我的眼泪无法抑制。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也许孩子们没想到老师如此怯懦,也有悲伤,有难过。那一节课我不知道怎么上的,只记得所有人包括小赵在内,异常乖巧。事后,钢笔的事情完全没有眉目。但我尝试着理解和体谅小赵,甚至当众给他道歉,说明自己的态度里是有怀疑的。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后悔,更多的还有惊讶,这件事我这样轻描淡写地翻页了。但是很快我就收到了小赵的信,与其说是信,不如说是一团揉皱的纸团,上面歪歪扭扭写着:陈老师,其实我都是故意的……我是故意把同桌钢笔藏在卫生间……故意骂你……于是我和小赵之间开始了信件交流,事情解决得很顺利,他这次和我是真的亲近起来了,因为我告诉他:我真的很喜欢他现在的样子。对于那天他的无理,我没有过度苛责,而是让他从我这本“无字之书”中读出了尊重、宽容、耐心,就像美国教育家拖德•威特克尔说的,“做出喜欢他的样子”,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真的喜欢他们了。
过往藏着眼泪,更藏着底气杨振宁的童年是这样度过的,和邓稼先一起玩着花样滑冰,听着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即便12岁就显示了非凡的数学天赋,父亲杨武之还是让他从《大学中庸》《孟子》《论语》里汲取国学经典,告诉他“慢慢来,不要着急”。这才让杨振宁一生对知识充满热情,在西南联大艰苦的日子里,单纯的快乐着。更幸运的是,遇到了国文老师朱自清、闻一多给予他更多鼓励,数学老师陈省身、华罗庚提供给自由的天地,更得益于校长梅贻琦提出的教学方法:大学中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因而西南联大人才辈出,百家争鸣。相信,经发亦如此。
教育这条路,还很漫长,需要不断学习,方能陪着孩子们走得更远。
吾日三省吾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