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临济宗,天台法华宗,宗通并教通,妙义只在: 理即顿悟,事可渐修。
悟前资粮道,悟后起真修,十全大补,三谛圆融。
世出世间,全体全用,全心全意,全修全性,全解全证,十全大补,菩提速证……
如此就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十全大补之十全第一全: 全心和光
全国禅友,共同修行大法,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十全大补之第一全。其妙义在于: ①心本是一,举体全该。即此心光明是一真法界之心,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之谓也,更是无量诸佛菩萨圣贤等同其光,智慧圣明。②全心不二,更无二心。惟精惟一,允执阙中。一心不乱之三昧定功殊胜。③全心为大,我不包容。即周遍含融之义。心包太虚,量周沙界。④舍命全交,是为全心。菩萨为救苦救难,甘愿抛头颅,撒热血,在所不惜。⑤圆满究竟,大公无私。十地菩萨无我利他,毫无二心。⑥全心即圆,全意自行。全心即是全意。心意合一,正念之力,无穷无尽。⑦全心可证,内圣完成。此乃内圣外王之道。全心表契入本体义、真如义、自性义、涅槃义等等,同于极乐,清净佛土。
十全大补之十全第二全: 全意同尘
①全意表示能与无量众生和光同尘,荣辱与共,齐努力,共奋斗,共证菩提,共登彼岸,共业所成。②全意无心,民心为心。这就是圣人无心唯乘全意,才能以百姓之心为心。得百姓之心,得众生之心,王于天下,即得天下之义。③全意忘我,一心利他。④愿代众苦,分怨共过。大菩萨行六度万行,愿代众生受无量苦,在生活和事业上,勇于分怨共过,承担责任。
十全大补之十全第三全: 全身大舍
舍命全交,阿弥陀佛。这是大势至菩萨摩诃萨,带领炎黄子孙修炼的大喜大舍奉献人生法门,即人间慈善公益事业总管。全身奉献,勇往直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广修供养,最高法供养;“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就是菩萨使命奋斗禅,这就是舍命全交奋斗禅。
十全大补之十全第四全: 全时不空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一切时一切处皆不空过。分分秒秒,尘尘刹刹,都要正念利他,无我利他,一心利他,全心利他,全时利他。佛法本来证悟一时,并无二时可言。故一如既往,就是永恒。菩萨行愿,大雄大力,故能全时不空,永无疲厌。
十全大补之十全第五全: 全他即自
全部开放,全方位利他,不存一丝一毫利己之念,那就是只剩全他之心,利他之念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不舍一人。故全心利他,无条件救度。尽虚空遍法界无量诸佛菩萨和无量众生,全体关爱,全面供养,普皆成就,就是全他即自的体证,真实不虚,功德无量,究竟圆满。做不到全他即自,则不算生命修炼最终大圆满。展开谈,具体包括: ①他心即即自心。②他想即自想。③他愿即自愿。⑤他需即自需。⑥他急即自急。⑦他喜即自喜。⑧他行即自行。⑨他成即自成。⑩他好即自好。
十全大补之十全第六全: 全妄即真
究竟即佛偈语云: “昔日真皆妄,今日妄皆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另外《六祖坛经》也有开示说:“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为真。”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假有,都是幻化的,都是处于变异之中,能彻底见证此万象之妄,即为见真。故说全妄即真。根本智慧见证的宇宙人生真理,就是无妄无真。以此全真全妄,都是一种悟境。完成内圣修炼,此为一大得分题是也。 《永嘉证道歌》中如是说:“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二十空门原不着,一切如来体自同。”契入真如理体即无为法身,则全妄即真当下得证。
十全大补之十全第七全: 全修在性
真实法旨,在于无修。故知,全修在性,说的就是这个无修。落在断灭空一边者,以为不修是无修。以为修行是修行者,则落在凡夫常见一边,也不在性。故开悟大德们统称为:“称性而修。”觉悟人生之后的修行,就是称性而修。本文提倡的全修在性,是给悟前菩萨的最终一臂之力,令其直接契入佛性,归向自性法身。可见,不知佛性者,难以理解这个修法。欲知佛性,无自性即是。“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如是解法性,即见卢舍那。”可见,悟性即佛性,佛性即无自性。无自性即空性。性是空,全修是不空,能够合一,则是全修在性,即达成一心三藏: 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请君体悟: 修无所修,无所不修。终日修,无所修。无修无不修。这个就是无为无不为的原理。与佛性相应,不二法门。这个理和行法,这是通于四宏誓愿之一: “无量法门誓愿学”。
十全大补之十全第八全: 全理即事
理由事显,故全理在事。事因理成,故全理在事。事不异理,故全理在事。理不异事,故全是在理。理即是事,故全理在事。事即是理,故全理在事。从本垂迹,理事非异,故全理在事。如此修行,则能达成事理无碍,事事无碍。
十全大补之十全第九全: 全观即止
通过般若修炼,明白心法及其行法,则能观照,照住,照见。达成五蕴皆空,便度一切苦厄。如此必然进入法身,自然就会清泰自在,无为无得,完成妙止,不止而止,亦无所观。正在修行位悟前的菩萨,可以运用此法,全观全照全见,返回大定,一切皆办,菩提涅槃,无不契入。
十全大补之十全第十全: 全空即有
宇宙人生真理就是一个太极之圆,空有相合,一心三观,无所障碍。一心三观就是即空,即假,即中。一切有均为假有。此假有在心上修炼和体悟,正是妙有。故有生命玄妙之譬喻。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这样,鼓励禅行者,但能体会“当体即空”,不用犹疑,直达本际,速证菩提。此法最贴近菩提,不可不珍重,不可不去大胆体悟。可从以下七空之法,来深入修证之:
①全体性空即有。②全体性自性空即有。③全体行空即有。④全体无行空即有。⑤全体一切法离言说空即有。⑥全体第一义圣智大空即有。⑦全体彼彼空即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十全大补之十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