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如何建立一个陌生领域的知识体系
如何打造一个强大的个人知识系统?

如何打造一个强大的个人知识系统?

作者: 葡萄喃喃呓语 | 来源:发表于2017-06-13 20:25 被阅读82次

如何打造一个强大的个人知识系统? - 简书 http://www.jianshu.com/p/a09d470a7748

这是听了采铜老师5.13号在网上的一个分享《如何打造一个强大的个人知识系统》之后,我的一些感悟输出。

知识的意义

获取了知识,来干什么? 阅读是应该带着目的性的。阅读网络小说,可能是为了获得快乐;阅读历史,可能是为了猎奇或增加谈资;阅读实用性图书,可能是为了掌握技能。

我们获得知识的时候,也一定要深挖知识的目的性。我要阅读这一部分信息,我是为了达成什么样的目的?

是因为它是我阅读计划中的一本?是因为它很出名,所以我要读它?这些不应该是阅读的目的。

学习是将知识转变成才干或者能力的过程。看了一本书,做了读书笔记,做了书评。但是!它真的转换成你的能力了吗?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

老师在这次分析的过程中,第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 便是 “主旨问题”。
这次分享也是以 “如何打造一个强大的个人知识系统”为主旨问题来 通过分析得出答案的?

核心竞争力不是知识和技能

我们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岗位都是技能层面的要求。比如5年java经验。如果你是有5年java经验的程序员,那么他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吗?毫无疑问不是,因为这是大多数人可以习得的技能,你并没有不可替代性。互联网时代,知识是扁平的、开放的、透明的。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去掌握所希望掌握的知识。

努力学习,可以让你掌握很多知识,让你变成一个中上的人,但是不会是一个厉害的人。

老师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用 我们用自己的视角构建的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
这种知识体系是唯一的、主观的、非机器可替代的。

那么就引入了分享主题, 如何打造一个强大的个人知识系统 ?

老师提出了5个方法,结合我的理解,我重新梳理了直接的逻辑,定义为以下三个方面。

信息层面:从深度和广度获得信息
知识层面:从提取和总结转化知识
体系层面:从打散和组合融入体系
信息层面:从深度和广度获得信息

信息的边界可以从广度和深度来分析。作者提出的主旨问题给了我的极大感触。主旨问题即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们以解决问题、回答问题为学习驱动力。

增加信息深度

老师指出了运用主旨问题来作为驱动力的好处。

以主旨问题为驱动力,可以帮助我们聚焦知识纵深
它是一个漏斗,帮助我们筛选信息,也是思考的锚点,帮助我们汇总信息。
它也可以锁定我们关注范围,减少噪音摄入。

以主旨问题为驱动力, 可以帮助我们弱化知识边界
以问题为驱动,而不是以获得知识为驱动,我们筛选信息就不会局限于学科边界,也不会局限于载体边界。
我这里直接引用药山的一个例子(我就不重新发明轮子了)。
比如你心存一个“职场上如何和上司更好的沟通”的主旨问题。那么你可以:

  • 购买《沟通圣经》、《沟通的艺术》、《关键对话》一些沟通类书籍进行学习
  • 从沟通类课程中学习,比如网易云课堂
  • 跟高手学,观察自己身边职场沟通高手,看看他是如何和上司沟通的
  • 跟历史学,找到历史上那些“成功人士”的经历,看看他们如何和上司相处的
  • 跟影视学,看《甄嬛传》、《芈月传》、《潜伏》、《欢乐颂》的时候思考一下有无可以借鉴的地方。
    原文链接:http://www.jianshu.com/p/4333b9d03753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标注“简书作者”。”
    增加信息广度

长期用主旨问题来筛选信息会造成视野窄化,这个时候就需要适当使用 “闲逛获得信息”的方式来获得关注外的知识。它可以对固化的知识系统带来冲击和启发,也可以激发创造力,找到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老师举了杂志的例子,认为杂志面广而不深入,看杂志是一个很好的扩大视野的方式。

知识层面:从提取和总结转化知识

提取知识

当我们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如何从书里面提取知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本书正如一个人一样多面,我们不可能完全认清一个人一样,我们也无法完全萃取一本书。想着面面俱到,反而欲速则不达。老师在这里提出一种 单角度多次数复合阅读(我取的名字)的方式。即看书的时候,每一次只从一个角度去理解。这样可以得到片面的深刻性, 然后经过多次阅读,获得多个不同角度的多个片面深刻性。复合起来,就可以不断的接近全貌了。

在抄一个例子,药山大大的例子实在是太好了。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紧接着,老师又提出了 泛主题阅读 的阅读层次,它是在 阅读圣经《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个阅读层次之上的一个新的阅读层次。表面上看这些书和主旨问题并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当你采用独特的视角去透视书的话,可以形成另外一个维度的串联与打通。

总结知识

老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新词 默会知识,我的理解是近似于 隐性知识,即指那些不好清晰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

隐性知识常常不知不觉的运用在实践中,在这里需要做的就是 将 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外显化,自己会有极大的提升。还有一个词 显性知识隐性化,则可以指代将懂得的知识内化进意识。比如 开车等。

日本知识管理专家野中郁次郎有个著名的知识螺旋理论:

1.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互动的规模随着知识本体层次的上升而扩大;
2.组织知识的创造即是一种螺旋过程,由个人的层次开始,逐渐上升并扩大互动范围;
3.在某些部分适度重叠,以创造共同的认知基础,以简化内隐知识的交流---冗余(Redundancy)。
(听着好高能的样子)。

体系层面:从打散和组合融入体系

前面的论点新奇度并不是太多,但是这一部分实在是满满的干货。

反思,我看了书,做了读书笔记,写了书评?知识就是我的了吗?并不一定把?我个人的读书笔记是 将书籍的内容结构化,但是这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依旧是作者的。不是我的!不是我的!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里面讲自己的读书习惯,是看书的时候摘抄里面觉得深刻的段落或者句子,然后定期复习,当某一天看到这个没什么新鲜感的时候,就删掉。我自己也准备建立定期复习读书笔记的习惯,试图通过反复理解强化进个人的隐性知识。然后通过输出来促进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价值变现。

采铜老师在这里提出了 打散和组合 的思路。

打散 是指将其整体打碎,变成一则则的知识碎片,这样变成了自己的卡片级知识 。

组合 是指卡片级知识重组,运用合并、分类、组合,将卡片级知识连接起来,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制作卡片这一碎片化的过程是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前提,因为如果不做碎片化处理,你所看到书都有各自的体系,无法融合,每本书之间有着明确的边界,你的个人知识系统是无法组建的。

每个卡片都拥有统一的规格,便于索引。

知识的陈述以及阐释
知识的原始出处
该知识和个人体系的关联
最后老师介绍了自己的落地方法,使用excel来建立自己的卡片。

这篇文章也是我打散之后的重新组合。

作者简介:AB先生,一位不仅仅产品经理。公众号:zjwnot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打造一个强大的个人知识系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qdjqxtx.html